人在社会上混,难免要和人打交道。
同学、朋友、同事等,一般是在外头找个餐厅,吃顿饭。
只有亲戚,就喜欢在家里吃饭。
尤其是过年过节,亲戚聚拢了,在某家吃饭,摆上一两桌,闹腾腾的。
如果是长辈做东,你这个晚辈,还不得不去,否则就是不尊重人。
过去是农村,亲戚们的做法,已经很成熟了,也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原因,被大家接纳。但是如今,很多亲戚都到城里住了,农村也交通便利了,在家吃饭,就不太现实了。
也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加速,越来越多的人,讨厌亲戚来家吃饭,也不喜欢去亲戚家吃饭。这不是冷漠无情,而是以下几种心理。
01
“懒得敷衍”的心理,适应不了假装热情的人。
有人说:“亲戚就是亲戚,是某种场合会见面的人。”
看一些红白喜宴,亲戚来得很整齐,一起吃吃喝喝。但大家也只是说客套话,很少真诚帮助。
放下酒杯,很多亲戚都懒得搭理你了,你求他办事,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聊天的时候,也有人不喜欢说真话,有人习惯性沉默,这就尬聊了。
在家里,我们也会看出,一部分亲戚,是懒得待客的。是碍于血脉,不得不待客。他们做了饭吃给大家吃,却发出暗示:“大家吃完了,早点回自家。”
多年前,我和几个老表,去阿姨家吃饭。
午饭一开始,阿姨就说:“大家吃完了,就早点去车站等车,别错过了时点。”
本来是下午三点的客车,我们硬是一点半就到车站等了。似乎是被阿姨撵出来的。这滋味,太难受了。
既然是装出来的客套,在疲惫的时候,还是不要装了。撕掉伪装,大家没有关系,就没关系。还懒得在吃饭的时候,互相隐忍,挤出笑容。
02
“不想麻烦”的心理,只想清清静静地过小日子。
作为东家,如果家有十几二十个亲戚,要做两大桌饭菜。你会觉得麻烦吗?
十几个菜,考虑了大人的口味,还要顾及孩子们喜欢什么。
另外,一些老长辈来了,牙齿不好,容易上火,这得另外准备饭菜,体现孝道。
大家吃饭的时候,还要陪同一起喝酒。劝酒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你不劝酒,又说明你不客气。
万一有人喝醉了,麻烦就来了。你要安排车送他们回家,还跟踪一下,担心他们出事。喝醉的人,躺在你家的沙发上,东倒西歪,呕吐物到处都是,你有火气,但是不好意思发出来。
饭后,你本来要去上班的。但是有人喝醉,有亲戚不肯离开,耽误工作就免不了。
吃饭的时候,有人抽烟,狭小的房间里,乌烟瘴气,令人作呕。
反过来,你去亲戚家吃饭,要带着礼物,还“客随主便”,开车来来回回,也不是你想要的。
下班了,节假日,你只想清静,不想麻烦。这在家请亲戚吃饭,违背了你的本意,怪难受的。
03
“注重隐私”的心理,不想把让很多人知道自家的情况。
你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请亲戚在饭店消费。
这就减少了亲戚社交的频率,也降低了串门的概率。
过年过节,一群亲戚,邀约一下,到某个店铺相聚。一顿便饭,也就解决问题了,谁都不那么麻烦。
大家的默契,说明了一个问题:城里的房子,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场所,容积也很有限,和农村的大院落,不是一回事。
如果家里客人很多,孩子很多,难免会翻出一些私密物品。比方说,内衣,言情小说,个人的奖章等。私密被大家津津乐道,最尴尬的人就是“你”。
如果你带着孩子去串门吃饭,也担心孩子跳来跳去,翻出一些不应该看到的东西。
亲戚之间,并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保留隐私,互相有陌生感,是必须的。
除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儿女之外,其他的亲戚,还是不要知道太多为好。
04
“务实社交”的心理,和牵扯利益的人交往就够了。
如果你遇到困难了,你会发现,并没有几个亲戚会帮助你。
那些一起聚餐很多次,礼尚往来很多次,也说了无数客套话的亲戚,终于经不起考验。不信,你借一次钱,就知道利害关系了。
能够靠得住的人,也就是那么三五个朋友,自己的血脉至亲。
利益之交,比血脉情更实用的时候,你再去和亲戚频繁聚餐,就算是浪费时间了。
人人心中有一杆秤:我请大家吃饭,划算吗?可以促成什么合作?能够得到什么回报?我去送礼,参与对方的饭局,有必要吗?
你的内心失去了平衡的时候,你就开始讨厌聚餐了。做饭,是心不甘的,吃饭也是情不愿的。
缩小了社交圈,把社交的真实一面亮出来,我们的事业发展,反而更加踏实。
05
对于亲戚之间的串门,已经够不喜欢了,还要请亲戚一起吃饭,去亲戚家吃饭,这就更不喜欢。
社会在变,我们不能够一成不变,总是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交方式。
如果有需求,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在某餐馆会面,吃饭。
把社交的主要场所,放在家庭之外的地方,大家都轻松很多,聚散随缘。
如果你也是一个不喜欢在家待客的人,那么就尽量少掺和亲戚的聚餐。你的言行,就是你的亲戚交往态度,懂的都懂。
以后,和真诚的人、获利的人、同频的人交往,别勉强自己,拉什么大圈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