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谁能想到,一场悲剧之后,还有更多让人头疼的事儿等着。刘付昌就碰上了,女儿遇害后,遗体在殡仪馆放了五年,现在想带回家乡入土为安,却被近40万的遗体保存费拦住了。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这钱该谁出?怎么才能让女儿早点安息?这事太揪心了。
2020年初,刘付昌的女儿刘芸,才25岁,就因为感情纠纷,被前男友杀害了。这前男友叫王康,和刘芸是中学同学,大学谈起恋爱,后来性格不合总吵架。案发前一个多月,王康还动手打了刘芸,被拘留了15天,之后刘芸就和他分手了。谁知道,1月9号那天,王康追到济南,两人一吵,他竟然把刘芸杀了。
当晚联系不上女儿,刘付昌和家人赶忙从聊城老家赶到济南,第二天一早就报了警。警察顺着线索,很快锁定王康,找到了刘芸的遗体。警察把他们安置在派出所,傍晚说遗体要解剖,已经送殡仪馆了。第二天,刘付昌和家人去殡仪馆,按要求签了遗体存放协议,当时满心悲痛,根本没顾上问费用。
案子到了法院,中间因为疫情还中止过,2021年底一审,凶手被判死刑,2022年二审维持原判,2024年1月,王康被执行死刑。
本以为这下能让女儿入土为安了,可2月27号,刘付昌去殡仪馆接女儿遗体,却被告知要交几十万元。3月26号再去,费用清单上,遗体接运、收尸抬尸、遗体冷藏,加起来38万多,光冷藏费就38万多。原来这几年,遗体一直存放在每天200元的单人单间冷藏柜里。
刘付昌还得要公安机关的殡葬证或者死亡证明,可派出所不给开,说有判决书就行,殡仪馆又不认。刘付昌觉得,当初警方运走遗体鉴定,完了就该给个通知或者证明,这样就能处理遗体了,可一直没等到通知。这几年他每年都去祭祀,也没敢想火化,怕案子没结,还需要证据。
为了这事,刘付昌来回跑,3月11号,给殡仪馆、派出所、刑警队都提交了申请书,想知道取走遗体得办啥手续。殡仪馆说没死亡证明,不能火化和运走;公安局说这事儿归殡仪馆定。
律师说,按公安部规定,查明死因没保存必要的尸体,要通知家属领回,不通知或者家属拒绝的,经批准可以处理。可刘芸家属没接到通知,说明办案机关觉得有保存必要,要是说通知过,办案机关得拿出证据。山东也有规定,检验鉴定需要延长尸体保留期限,费用由决定机关承担;亲属要求延长,费用亲属承担。可刘付昌没看到公安机关要求延期的文书,也没接到处理通知,这费用该谁出就成了问题。而且这种遗体存放费用纠纷还不少,只要凶手没执行死刑,办案机关怕案子有波折,不敢给家属下达处理文书,就容易出纠纷。
其实,刑事案件被害人遗体长期存放产生高额费用,是个普遍难题。甘肃有家属告殡仪馆的案子,兰州法院开庭没宣判;通辽有个案子,尸体存1700天,费用超赔偿,最后调解解决;北京一中院探索“六步法”,帮家属解决遗体存放难题。
3月31号,刘付昌说公安协调民政,减免了部分费用,可剩下的还是不少,这钱到底该谁出,还是没个说法。
在我看来,这事儿太不合理了。家属本来就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应该再被这巨额费用压得喘不过气。办案机关和殡仪馆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应该更人性化一些,早点和家属沟通清楚,明确费用承担问题,不能让家属在悲痛之余,还陷入经济困境。希望以后能有更完善的制度,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让逝者能安息,生者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