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的家庭,父母为何总是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我曾在网上看到《广州日报》报道过这样一起事件——14岁女孩小媛在家里杀害了自己9岁的妹妹。
2014年6月30日的傍晚,广东东莞市东抗镇的出租屋里。
小媛先是将妹妹勒晕,随后拿出水果刀,狠狠地刺进妹妹的腹部。水果刀的刀尖穿过妹妹身体,直接刺到了床板上。
紧接着,小媛将水果刀拔出来,又一刀刺向妹妹。小媛将妹妹杀害后,淡定地拿起母亲的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察赶到现场时,小媛还谎称是一个穿黄色衣服的男子杀害了妹妹。
警察在现场经过一番侦查后,将小媛带回派出所询问。
在派出所里,小媛最终承认是她杀的妹妹。然而,当小媛说出她的作案动机时,小媛妈妈内心无比心痛。
“我爸妈不是心疼妹妹吗?我就要挖掉他们的心头肉。我恨我爸妈,他们偏心!”
小媛父母在对待自己两个女儿时,没有将一碗水端平,导致小媛对自己妹妹怀恨在心,最终酿成了这起悲剧。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不把天平偏向任何一个子女,对子女的成长非常重要。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需要留意“新型偏心”
在多子女家庭中,一般来说,父母因为重男轻女导致的偏心很常见。
但是,除了重男轻女,父母还可能因为其中一个年龄小而偏心、也可能因为某个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更听话等原因而偏心。
比如:小媛的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总是叫她让着妹妹,买了好吃的,父母会直接对小媛说:“妹妹小,你少吃点,让妹妹多吃点。”
我们将这种“重男轻女”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偏心,称之为“新型偏心”。
“新型偏心”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过一个“镜映理论”。
“镜映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表明,父母的态度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首要镜子。
如果说,父母长期存在偏心的现象,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在亲密关系、职业选择甚至自己养育子女时的方式。
你要说,父母难道不清楚,需要一碗水端平,这似乎说不过去。
但为何父母明明知道,在对待子女时,需要一碗水端平,却很难做到呢?
“新型偏心”背后,父母的心理动机
20世纪后期,心理学领域逐渐诞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进化心理学。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对某个子女的“偏心”,并非简单的主观偏好。
而是一种深植于人类进化史的适应性策略。
换句话说,哪个子女在父母眼里,“进化”得更好,父母就会将资源更偏向于这个孩子。
这种资源分配的底层逻辑在于:父母会无意识地将有限的资源倾斜
比如:情感、物质和时间等等,向最有可能保障自身基因延续的子女倾斜。
还是拿之前小媛杀害自己妹妹的事件来举例。
小媛在她9岁时,才被父母从老家接到广东东莞,而她的妹妹小春,自打出生以来,就一直在爸妈身边。
妹妹乖巧伶俐,小媛沉默寡言。
小媛在上初一时,还经常旷课跑出去玩,更糟糕的是,小媛还偷家里的钱。
姐妹俩这样一对比,谁“进化”得更好,也是一目了然。
这也是导致,小媛父母更偏爱妹妹的原因。
由此可见,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某个子女的偏心,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很可能是“进化”心理在起作用。
总之,多子女家庭的父母需要意识到“新型偏心”对孩子的影响。
而且还要明白,所谓公平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子女的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