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波涛下,总暗藏着一些令人不安的“历史回响”。二战时曾以“大东亚共荣圈”之名掀起腥风血雨的日本,如今虽披着和平宪法的外衣,却悄然囤积核原料、改造准航母、扩编自卫队。
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个岛国是否会再次露出獠牙?而它的第一个目标又会是谁?英国专家的答案,或许会让你倒吸一口凉气。
“农夫与蛇”的现代版:美国为何成为头号候选?
二战末期,美国用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彻底屈服,却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后,美国虽将日本视为“东亚看门人”,但驻日美军基地的噪音污染、性犯罪丑闻,以及经济上的长期压制,早已让日本民间怨声载道。德国专家一针见血:“日本从未真正原谅美国,只是暂时隐忍。”
更耐人寻味的是,日本近年来的军事扩张堪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购买美制F-35战机,实则偷偷研发国产六代机;名义上建造“直升机驱逐舰”,实则改造成能搭载隐身战机的轻型航母。
这些动作,被俄媒嘲讽为“披着羊皮的狼”。一旦美国国力衰退,日本极可能以“摆脱控制”为名,重演1941年偷袭珍珠港的戏码。
资源掠夺的“历史剧本”:中国还是澳大利亚?
若论日本的“传统爱好”,资源掠夺绝对榜上有名。二战时,中国因幅员辽阔、物产丰饶成为首要目标;如今,尽管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日本右翼仍对钓鱼岛、台海虎视眈眈。
不过,英国专家泼了盆冷水:“现在的中国拥有歼-20、东风导弹和完备的核打击能力,日本若硬碰硬,无异于鸡蛋撞石头。”
于是,澳大利亚成了更“香”的选择。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坐拥铁矿石、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军事实力却相对薄弱。二战期间,日军曾空袭达尔文港,虐杀澳军战俘。
而澳大利亚至今仍在战争纪念馆中,将日本国旗铺在地上任人践踏。新仇旧恨叠加资源诱惑,难怪英专家断言:“日本会像鬣狗扑向羚羊一样,率先撕咬澳大利亚。”
“柿子专挑软的捏”:东南亚小国的危机
当然,日本也可能选择更稳妥的“分步走”策略——先吞并周边小国,再图谋大国。比如朝鲜半岛,这里不仅与日本隔海相望,还曾是历史上的侵略跳板。
韩国虽经济发达,但军队指挥权仍受美国制约;朝鲜虽有核武,但常规军备落后。一旦开战,日本凭借25万自卫队和105架F-35的压倒性优势,完全可以复制二战初期的“闪电战”。
此外,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岌岌可危。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且军力孱弱,日本若以“海上航道安全”为借口介入,既能控制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道,又能为后续扩张囤积物资,可谓一举两得。
从二战偷袭珍珠港到如今的“准航母”下水,日本的战略思维始终围绕“以小搏大、出奇制胜”。不过,今天的世界已非二战格局——核威慑、全球化、国际法共同编织成一张遏制战争的网。说到底,战争的代价远超人类的承受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