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现任何重大转折的日子,在当时看来都是平平无奇的一天。
这个清明节假期,我哪里都没去,一个人在办公室呆了3天,期间跟两位老友喝了个茶,整个人的情绪波动极大。
一方面,重大事件一个接一个,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所以情绪亢奋。另一方面,我又清晰的看到它注定走向悲惨的结局,然后又产生一种巨大的历史悲凉。
我办公室外的景色又恰好符合这两种心境。给大家拍一张我办公室外面的江景,平时录视频的时候,因为光线问题大家没法看到,以前直播的时候大家经常看到的背景是陆家嘴3件套。
这真的是,一边滚滚红尘,一边千载悠悠啊。
今天的文章有4点:
1、大家对美国爆发反川抗议的错误理解。
2、大家的认知都是,懂王是商人,商人爱好和平,懂王不喜欢战争。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3、懂王的对抗性叙事,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为战争的。
4、懂王主动发动战争,需要哪些铺垫、节奏和规律。
今天有两件事儿,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1、美国媒体报道,
一批来自科技和金融行业大佬将前往懂王的海湖庄园,跟懂王就税收政策“讨论常识”。
2、周六,美国爆发反川抗议,覆盖了美国1000多个城市和城镇,数万人参加,声势浩大,创美国历史。
很多人一看,嗯,不错,要是不能说服懂王,也会给懂王压力了,相信他很快就会“投降”。
这真是错的离谱。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1930年,胡佛总统推出《 霍利法案》的时候,在美国的分歧也非常大,参议院投票是44:42,旗鼓相当。
美国国内,支持的坚决支持,反对的坚决反对,没有太多中间派,就跟当下的美国很类似。
然后坚决反对的那一派,就开始试图说服胡佛总统,并且学术界也发出前所未有的警告。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欧文·费雪等人起草了一份公开信,得到1028名经济学家的联合署名,希望胡佛总统否决该法案。
结果大家知道了,胡佛仍然签署这项法案,美国对全球的关税战正式开打。
类比一下,现在这些企业家做的事情,是不是很相似?
宏观经济是一门经验科学,人类社会又足够复杂,因此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都能够做成学术研究的。
比如,现在的主流思想以及经验都显示,美国加关税肯定会导致美国通胀大涨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说,美国2016年之后的通胀跟加关税没关系。
所以,宏观经济的关键是,叙事。立场,大于“道理”。
美国这些企业家去劝懂王,根本没太大作用。即便懂王后来暂时按住了关税,也不是这些企业家的功劳。
有时候就很感慨,美国的精英阶层,脱离群众太久了,根本不知道底层人要的是什么,他们自然也不知道懂王到底要干啥。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观点:
推动懂王上台的7700万人对美国充满了不满,内心深处需要“对抗叙事”,而懂王的经历和观念也恰好认同和擅长搞“对抗叙事”。
加关税、反建制、驱赶非法移民等等政策,都是“对抗叙事”下的具体表现而已。
所以,这群强烈反川的人跟强烈支持川的人,本质上都一样,都在发泄不满情绪,不同的是,发泄的出口不一样。
这些人,会改变懂王吗?绝对不会。
未来,这群人中,将有很大的比例倒向懂王,改为支持懂王,只要懂王引导一下情绪出口就能做到。
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制衡”,而我看到的是“趋同”,这将把美国,以及全世界带入大规模战争的“深渊”。
先给大家升级一下思维:我们认为懂王可能把全世界拖入大规模战争的深渊。这是我们的观点。但是这并意味着说,我们支持懂王引爆战争,不代表我们是爱好者。大家要分清,观点和立场之间的差别。
观点是,经过数据梳理和逻辑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立场是,我“支持”或“反对”这个结论的内容。
前天的文章我们从金融市场、经济和贸易战等角度分析了,这些可能会带来战争。今天,我们分析一下懂王,他大概率会主动引爆战争。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是,懂王是个商人,而商人最怕战争,所以他不会发动战争。
在竞选的时候,懂王就告诉大家,我要当一个peace maker,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要尽快的结束俄乌战争等等。
而且从他释放出的话来看,似乎也没有必须要捍卫的价值观,感觉一切都可以交易,只要“筹码”划算。
因此,大家对他的一个印象就是,他不会发动战争。
问题是什么?我们不能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我们看两个例子:小胡子和意大利墨。
他们都是战争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们在早期时候也是“反对”战争,也是peace maker。
比如,当年的小胡子在演讲中经常让听众跟他宣誓:我 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
但是后来口号就演变为:“ 我们只能用武器来保卫和平”。
意大利墨也类似,一战前他在报社的时候还是意大利社会党成员,他反对意大利参加一战,认为一战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利益 的战争”。
他还批评过英国的殖民战争和政策,也呈现出一幅和平、大爱的形象。
他们和平的口号喊得少吗,为啥最后都变成了战争狂人了呢?
概括起来就两个:
1、个人骨子里,倾向于“对抗性叙事”。
2、民众需要对抗性叙事,二者一拍即合。
小胡子的对抗性叙事是什么?仇恨犹太人,宣扬日耳曼人是优等民族,反对自由经济,主张经济自给自足,发展军工。
当然,他的对抗性叙事,也是一步一步加强,一步一步升级,最后才失控的。
懂王呢?
他也说反对战争,但是看看他的做法:扬言吞并格陵兰岛,吞并加拿大,抢夺港口。
更关键的是,他不仅这样说,还会这样干,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只是为了敲诈而已。
懂王已经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做难一点儿事情。
比如,他要抢名字,把墨西哥湾改为美国湾,这个具体的对抗性叙事最简单,然后就先做了。
一个人,嘴上称自己爱好和平,但是要霸占别人家,抢别人家东西。
这是一个peace maker所信仰的东西?绝对不是啊。
他们逻辑如何自洽的呢?他们为什么就能这么理直气壮呢?
根源是:他们压根儿就不把欺负别人,抢别人的东西,看做是错误的行为。
这些人也有自己的理由,我觉得你这东西挺好的,我很喜欢;或者,我看不惯你这样沾沾自喜的样子,我要把它抢过来扔掉等等。
他们嘴上说自己不喜欢打架,但是行为上又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如果别人不同意被欺负,不同意被抢,或者对方不是软蛋,不想搞绥靖政策,想站起来反抗呢?
那么结果就很清楚:两个人自然干架啊。
这就是懂王的逻辑。
他没觉得抢格陵兰岛,吞并加拿大,抢夺港口等等有什么错,他也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为了美国的安全,影响美国的发展,或者单纯的认为这个地方很有战略价值等等。
不要以为这种简单的理由,不会引发战争。
俄乌战争怎么爆发的?简单来说就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俄罗斯觉得你这样做影响了它的安全。
双方没有妥协的空间,又都没法说服自己,然后就开打了。
再看一下懂王的经济动作。
当年小胡子也非常看重经济自给自足,疯狂投资军工。
这跟懂王的制造业回归,异曲同工。
他是为了拯救美国蓝领工人吗?当然不是。
我们上一篇文章说了,美国蓝领工人生存状态,是产业升级的结果,制造业回归拯救不了他们的不满情绪。
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美国的制造业,限制了美国的常规武器工业的能力。
试问,如果美国不想发动大规模战争,只想当一个世界警察,他们这制造业能力,以及军工产业完全够用。
除非为今后发动大规模战争做准备,才会这么紧迫的搞制造业。
所以说,特朗普火急火燎的让制造业回归,武器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再看一下,懂王最流行的对抗性叙事,关税战。
当年马云讲过一句话: 我坚信当贸易停止,战争就将开始。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懂王为何还要搞贸易保护主义呢?
那么一个原因就是,他其实就是想搞战争。
很多人可能会说,懂王即便想这样搞,美国的精英阶层也不允许。
这个观点也错的离谱。
美国精英阶层脱离群众太久了,懂王只是众多民众的代言人而已。
表面上看是懂王任性,背后是美国民众的情绪。
想一下,美国7700万人支持懂王,共和党拿下了参众两院,权力史无前例。
你觉得,即便懂王下了,会改变这个趋势吗?
再看一下发展的趋势,2011年美国占领华尔街,2013年开始、2020年达到巅峰的“黑命贵”,火烧美国国会……
这些概括起来就是,不满的人针对美国精英的报复啊。
如果你是精英阶层,你是愿意看着不满情绪对准自己,还是愿意看着美国一分为二,还是愿意等外贸归零,不再有利益瓜葛的时候,支持战争?
如果你是精英阶层,你愿意看着美国再次分裂,还是愿意将矛盾外引?
大家用常识判断一下就行。
最后提醒大家一个事实:美国是全世界卷入军事冲突最多的国家,美国是最好战的国家。
最后一个最关键问题是,节奏。
懂王会把大家带入深渊,但是并不是立马会引爆大规模战争。
但是,在未来8年内,这将是大概率事件。
这事儿需要铺垫,需要节奏,有2个规律:
1、美国国内不满情绪越累积,离最后的悲剧就越近。
所以,当我看到美国很多人激烈反川,我并不认为这些人是懂王的制衡,而是认为这些人是懂王的潜在的铁杆支持者。
2、对抗性叙事,只会越来越强烈,因为缓和的叙事注定被淘汰。
比如关税只会加的越来越高,手段只会越来越粗暴,对抗也必将从经济领域扩散至各个领域。
所以说,大家不要被懂王骗了,他嘴上说自己不喜欢战争,但是无论从他的对抗性叙事,还是从历史教训看,他最容易拥抱战争,他大概率会把美国带入大规模战争,把全世界带入深渊。
又一个轮回。
欢迎加个人微信cjshicha(财经时差)交流,点击下面关注我们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