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谢小琴)通过远程操作,“开”着无人车进入矿山、深井及有毒有害等危险复杂环境中作业;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穿越”到千里之外的港口码头,当一回“船长”,体验风高浪急的驾驶场景……在武汉理工大学未来学习中心,一幕幕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武汉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协同共享、提质增效”,统筹推进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加快塑造教育新生态,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大学,成效显著。

  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办学模式中,该校依托与建材建工、汽车和交通行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成果,运用元宇宙、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建设了“车路云一体化”未来学习中心。学习中心自2023年上线以来,学生参与学习体验3.5万余人次。学校教学模式正从“师—生”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师—机—生”三元结构,“师师有助教、生生有学伴”的愿景已然成为现实。

  “利用生动的动画和实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新学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刘霞搭乘数字技术的快车,精心制作36个微视频,将“医学基础”“药物现代评价方法”等课程的内容变为直观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们拥有看电影般的学习体验。学校利用数“智”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

  给宿舍楼拍一张“X光片”、AI(人工智能)模拟面试系统化身面试“培训官”……数智嘉年华掀起了一股校园数智热潮。学校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不仅面向师生推广AI知识图谱、AI学伴、AI科研助手、AI爱阅书伴等六大应用场景,更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举办“自主学习、管理、服务”(3S)数智大赛,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展现理工青年作为。

  依托“数据+AI”,学校完善精准评价机制,构建“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三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数据驾驶舱和AI巡课系统,实现近万个课堂的智能分析,精准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全域数据感知平台,对学科、专业、课程及师生发展进行动态感知,构建学科质量画像、教师能力图谱和学生能力证书体系,推动评价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武汉理工大学紧抓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数‘智’赋能教、学、管、评、研的变革,构建‘价值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塑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互联、开放、共享、个性’的教育新生态,着力培养‘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的卓越人才。”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5日 第01版

作者: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谢小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