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参考消息》4月3日刊发特稿《“中俄双子城”解锁跨国交流新范式》,娓娓讲述边城黑河以“跨界”之名,书写着“一江连两国,繁荣共生长”的开放故事。

“中俄双子城”解锁跨国交流新范式

在中国东北的边境上,有一座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边陲小城——黑龙江省黑河市,这里距离对岸的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最近处仅有约700米,两座城市因此被称为“中俄双子城”。

独特的区位优势让黑河不仅承载着百年商埠的历史基因,更以“跨界”为纽带,将中俄文化、贸易、生活编织成一幅独特的画卷。从早市的国际“菜篮子”到跨境大桥的“钢铁动脉”,从中医的文化体验到面包师的跨国就业,这座边城正以“跨界”之名,书写着“一江连两国,繁荣共生长”的开放故事。

市井烟火暖两岸

晨曦初破,黑河文化街早市已被热闹的氛围笼罩。摊位上,鲜嫩水灵的蔬果、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糕点琳琅满目。在熙攘的人群中,外国友人的身影在其间穿梭。

奥列格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为体验黑河的早市,他花了5个小时车程。“我来这里治牙,顺便游览黑河。这里的食材种类丰富,人们很热情。”站在蔬果摊前,奥列格脸上洋溢着笑容,话语里满是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不远处,来自马加丹州的奥丽娅正在挑选水果。她一边挑一边打开了话匣子,“黑河的牙科诊所费用更低,还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黑河早市蛋堡摊位经营者王淑清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向游客热情地推荐商品。“俄罗斯游客非常多,所以我学了一点俄语,毕竟咱这是‘国际化大早市’嘛。”她说。

对生活在两座城市的人们来说,跨境活动早已是家常便饭。“两岸出入境旅游发展繁盛,俄罗斯游客喜欢来黑河看牙、购物,中国游客喜欢去对岸体验异域风情。”黑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张敏介绍,黑河市目前可组织赴俄免签团队游的旅行社及分社共18家,跨境旅游人数呈增长态势。

来自黑河市各旅行社的数据显示,2024年夏天高峰期,单日从黑河出境的游客超过1500人。“坐船或者通过跨境大桥,都很方便,几分钟就到对岸,俄罗斯的农庄、自然风光等很吸引中国游客,中国丰富的商品、康养医疗等也很吸引俄罗斯游客。”黑河职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宫波说。黑河市环球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卫国介绍,2024年经他们旅行社出境、入境的游客均约为两万人。


3月21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一家餐馆的服务员端起一盘使用从中国进口蔬菜制成的沙拉。(郭飞洲 摄)

不仅是旅游观光,两地的深入交流让跨国就业也成为可能。在黑河海兰街的瓦莲京娜面包坊,来自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面包师纳塔利娅·亚历山大正熟练地制作俄式提拉米苏、酥皮列巴、黄油列巴等传统俄式面点。案板上,面粉在她手中飞舞,经过反复揉搓、塑形,一个个饱含匠心的面包雏形逐渐成型。考虑到中国人的口味偏好,纳塔利娅对传统配方进行改良,恰到好处地减少糖分。

75岁的退休职工徐凤兰是面包坊的常客。徐凤兰对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退休后得知老年大学开设俄语课,她便第一时间报名学习。徐凤兰还前往俄罗斯参加研学活动,与当地老年朋友进行交流,甚至一起跳欢快的广场舞。提起纳塔利娅做的面包,徐凤兰赞不绝口。

瓦莲京娜面包坊老板郭小玲介绍,纳塔利娅毕业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一所农业大学,是专业的烘焙师。纳塔利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积极研发新产品。她精湛的技艺和对产品的执着,令众多顾客慕名而来。不经意间,她也在黑河这片土地上“架起一座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

望闻问切“圈粉”多

走进黑河市中医医院,中式装修的诊室门口贴着中俄双语标识。在二楼的国际医疗部,几名推拿医生正在给俄罗斯患者按压肩颈。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增强,近年来,越来越多俄罗斯人跨越国界,专程来黑河体验中医文化的神奇魅力。梅赫季耶娃·哈利达就是其中一位。

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梅赫季耶娃体验了一次传统中医按摩服务。按摩结束后,她脸上的愁容被惊喜取代,激动地说:“感觉非常好。按摩帮我放松了肌肉,肩膀和脖子不疼了。”

为更好服务像梅赫季耶娃这样的俄罗斯患者,黑河市中医医院专门邀请俄罗斯记者,精心制作了一部3分钟时长的中医药文化宣传片。这部宣传片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和室外电子屏上循环播放,让更多俄罗斯人对中医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与此同时,医院聘请专业俄语翻译,专门负责协调接待俄罗斯患者就诊。为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与俄罗斯患者的沟通能力,医院还组织大家通过微信群学习俄语,让医护人员在与俄罗斯患者交流时更得心应手。

2024年,黑河市中医医院为600多名俄罗斯患者提供了针灸、拔罐等传统中医疗法服务,开具中药方剂超过300副。

黑河市中医医院院长刘雪松说,俄罗斯患者偏好中医号脉与汤药调理,风湿骨病、颈椎疼痛等病症的复诊率颇高,“他们对中医的信任度逐渐提高,治疗后会推荐更多亲戚朋友前来就诊”。

黑河市中医医院还大力推动中医文化“走出去”,四次奔赴俄罗斯开展中医文化推广活动。该医院与俄罗斯南萨哈林斯克市“阿拉利亚”康复中心达成合作协议,按照计划,医院将派出4名医护人员前往当地设立中医体验馆,开展中医推拿服务。

在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全磁环境与天然冷矿泉水形成独特的康疗养生优势,吸引众多俄罗斯老人前来体验按摩、针灸等中医理疗。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工作人员说,为满足康养需求,疗养院升级了基础设施。目前疗养院700多张床位中,俄罗斯疗养团占了差不多40%,他们的疗养行程通常为5到7天。

当俄罗斯患者满意而归,中医服务将“圈粉”更多。随着中俄医疗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跨境医疗热不仅带动中医国际化,更成为中俄民间交流的纽带。

艺术交融绘边城

阳光洒在黑河市的“俄罗斯油画城”,一幅幅精美油画挂满墙壁,绚丽的色彩与细腻的笔触十分抓人眼球。

漫步其间,记者邂逅了正在这里进行创作的俄罗斯艺术家阿列克谢·切尔卡索夫。他是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画作对山水的描绘独树一帜,每一处线条、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对自然独特的理解。

“俄罗斯油画城”是黑河市一处俄罗斯油画展示交易中心。负责人王利群介绍,油画城是与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合作的文化产业项目,2018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这里的所有画作都是俄罗斯画家在现场创作的,目前展出近千幅,库存接近万幅。

“我们邀请协会画家来这里创作,事前会商量好内容和价格。我们提供食宿、材料,还有签证费用、交通费。我们验收合格后,画作就可以出售了,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王利群说,油画城的客户面向全国,有个人也有机构。

这里提供的专心创作的环境是最吸引切尔卡索夫的,“我在这里无需考虑任何其他问题,只需要专注于创作,而且黑河距离我家很近”。他分享说:“这些年我去过上海、广东、青海等地。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距离切尔卡索夫的创作室不远处,乔戈尔巴乔娃·纳塔利娅也沉浸在创作中。她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美术学院的教授,擅长画玫瑰花,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玫瑰皇后”。纳塔利娅的花束系列油画,色彩浓烈、富有张力,仿佛将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定格在画布上。

除了传统油画,3D打印油画是油画城的一大亮点,从色彩的层次过渡到画布纹理的细节处理,都与原作相差无几,肉眼几乎难以辨别。在过去,俄罗斯油画原作价格不菲,许多艺术爱好者只能在展厅里欣赏。如今,3D打印油画凭借亲民的价格,打破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价格壁垒,让更多人能够将心仪的俄罗斯油画带回家,大大拓宽艺术传播的边界。

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两岸的艺术交流不止于此。郑宇阳是阿穆尔国立大学教育系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他2024年从黑河学院工业美术系本科毕业便前往俄罗斯留学。“俄罗斯艺术院校的教学水平比较高,而且黑河学院与阿穆尔大学经常交流,所以我选择到黑龙江对面的阿穆尔读硕士。”郑宇阳说,他非常喜欢阿穆尔国立大学的学习环境,在老师带领下他经常参加交流活动。

近年来,中俄边境地区教育合作、艺术交流愈加频繁。借助黑河市的中俄文化大集等平台,中俄两国数十个省州的文化艺术团体、数千名中俄艺术家经常开展各类文化互动交流。黑河学院作为中俄边境上我国境内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与29所俄罗斯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基建合作新引擎

黑河是黑龙江省重要对俄口岸,对俄贸易繁盛,横跨界河黑龙江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将两座城市紧紧相连,成为中俄友谊的象征。

俄罗斯阿穆尔州交通和道路管理部副部长斯韦特兰娜·波波娃形象地称这座桥为“俄中友谊桥”,“这座桥不仅连接了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更将我们两个地区和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的构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突破黑龙江春秋两季流冰期的季节性限制,实现双边经济、贸易和人文往来全年无阻。2015年,双方采用特许协议模式,由中俄合资企业作为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主体,破解项目融资问题。2016年12月,中俄两国同步开工建设,经过3年紧张施工,大桥于2019年末建成。2022年6月,大桥全面开通货运功能,客运功能在去年12月10日正式启用。

这座大桥成为两地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据介绍,大桥及配套设计通行能力为每日870辆车。目前,大桥日均双向车流量达190辆,货运高峰期这一数字突破300辆大关。


3月21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一辆来自中国的货车通过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上的边境口岸收费站。(郭飞洲 摄)

如今,通过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通过这座大桥,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消费品、汽车、电气设备、零配件、蔬菜和水果等,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木材、农产品、液化天然气等。

记者近日在大桥一侧的黑河公路口岸看到,外贸车辆排着长队等待检验,出口产品以建材、果蔬为主。黑河市口岸服务中心主任郝连江说,大桥通车为两国商贸带来极大利好,大大提高跨境贸易运输效率。

据介绍,2024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297.06亿元,同比增长21.3%。

除了公路桥,中俄首条国际跨境索道——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索道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2015年9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协定,明确要建设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索道。

记者近日在俄方建设现场看到,俄方联检大厅、索道站房等设施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人们冒着江边凛冽的寒风,有序分工作业。现场负责人达维德·阿福宁说,目前有200多名工人和工程师参与建设,另外还有莫斯科工程师团队提供远程指导,各项建设工作推进顺利,预计今年完工。

阿穆尔州对外联络和旅游部部长叶卡捷琳娜·基列耶娃说,近年来阿穆尔州与中方合作取得许多非常重要的突破,这首先体现在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首条跨境索道的建设是双方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项目,将为两国深化经贸合作提供新动力。

从早市上的友好交流,到医疗、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度合作,再到商贸和旅游的蓬勃发展,黑河的“跨界”故事没有宏大叙事,却充满温度。这里的人们用美食疗愈差异,以艺术消弭隔阂,让边境不再是地理的终点,而是交流的起点。“中俄双子城”的魅力,正源于它对“跨界”最朴素的诠释——人文交流,而且它本应如此自然。


——end——

AUTHOR

编辑丨沈莹莹来源丨新华社

一审丨张伟男二审丨白 云三审丨张 敏

丨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给黑河文旅局官微加星标

❣️欢迎投稿

邮箱:tg8283077@163.com

黑河市文旅局新媒体矩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