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对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围绕肥胖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围术期管理要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肥胖相关知识概要

定义

肥胖是由环境、遗传及内分泌等因素引发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根据2024年欧洲肥胖研究协会的最新定义,肥胖是BMI 25~30 kg/m2且腹部脂肪增多、伴身体功能或心理疾病的人群。在我国,BMI>28 kg/m2为肥胖;在国际上,BMI>30 kg/m2为肥胖,BMI>40 kg/m2为病态肥胖。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病态肥胖通常伴有并发症,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骨关节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和心理健康问题。超级病态肥胖患者日常手术并发症风险未增,但日间诊疗(BMI>50 kg/m2)需格外谨慎。此外,根据BMI分级,并且会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程度,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流行病学

肥胖已成为第6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流行。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30.1%,肥胖率为11.9%。我国的肥胖人口总数高居世界第一位。

生理特点

1.脂肪分布:中心型肥胖指腹部或腹腔内脂肪蓄积过多,男性腰臀比>1.0,女性>0.8,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强预测指标。

2.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其诊断标准如下。


3.呼吸系统:肥胖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残气量下降、肺顺应性降低、静息代谢率、氧耗和呼吸做功增加,需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建议高危患者在术前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OSAHS。

4.心血管系统:肥胖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大,高血压概率高,控制不佳可致心力衰竭(心衰)和肺动脉高压。肥胖是心衰独立危险因素,会因心脏结构功能改变致心律失常风险增加。

5.消化系统: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合并肝功能异常;肥胖患者围术期反流误吸风险高,可通过胃超声技术可诊断肥胖患者胃排空及胃食管反流情况。

6.其他:肥胖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心肌梗死、卒中、静脉血栓风险增加,免疫功能受抑制,感染发生率高,伤口愈合困难。同时,还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变、骨关节炎和退行性关节病。

常用体重名词和麻醉药物剂量计算



注:体重超过140~150 kg已不适用靶控输注;肥胖患者对吸入麻醉药的脱氟作用增加,吸入地氟烷或七氟烷较异氟烷或丙泊酚苏醒更快

术前管理


术中管理


术后管理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