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眼下正值清明节。在悼念已故长辈的时候,你的眼前可能会浮现出与他们相处的温馨回忆,甚至去世时的场景可能仍然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有的长辈是因为疾病离去,有的长辈是自然去世,还有的则是因为意外。

说到去世的长辈,有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不少老年人都很长寿,平时看上去身体还挺好的,但某一天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不久后就不幸离世了。

比如之前有新闻报道,上海84岁的杨老太在排队参加某超市的促销活动时,不幸遭遇人群拥挤。她被前方的人群向后推挤,仰面倒地,导致头部摔伤。送到医院后,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在几天后离世。


图片来源:123RF

为什么65岁前的人摔伤后很少出现大问题,而一旦过了65岁、进入老年期以后,摔一跤的后果就很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呢?

实际上,即使是平常身体挺硬朗的老年人,跌了一跤后身体状况也容易直线下降。这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本身就在衰退,免疫力下降、血管更“脆弱”,还可能有一些并存疾病。更何况,大多数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等问题,但症状不明显——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60%以上。一旦跌倒,很容易引发骨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比如超过95%的髋部骨折都是由跌倒引起的。而老年人摔跤后去世,多半是由髋部骨折和重度颅脑损伤这2个原因引起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估计有68.4万人因跌伤死亡,致命的跌伤中,60岁以上成年人所占比例最大。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8%~35%,7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达32%~42%。在中国,跌倒也是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跌倒致死排在首位。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跌倒?

1.心血管疾病

(1)晕厥(昏厥)

当流向大脑的血流量减少时,患者可能会失去知觉并跌倒,且随着年龄增长,跌倒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2)直立性低血压

也叫做体位性低血压,是从蹲着、坐着或躺着到站起来时,发生的一种低血压。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的常见症状是:从低体位到站立位时,血压骤降,患者会感到头晕、视力模糊、甚至昏厥。因此,直立性低血压也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律不齐)的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异常,或是以不规则的节律跳动,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心力衰竭患者跌倒风险比其他慢性病患者高13%。

2.其他非心血管疾病

(1)虚弱和肌肉减少症

肌肉减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力量下降,和虚弱有关。


图片来源:123RF

身体虚弱的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成年患者中非常普遍,具体表现为体重减轻(主要原因是肌肉质量减少)、虚弱、行动缓慢、体力衰竭和倾向于低体力活动。

(2)感觉障碍和肌肉骨骼疾病

为了维持直立姿势并防止跌倒,身体需要依赖感觉系统接收信号,中枢神经进行处理,并协调运动系统,使肌肉骨骼“支棱起来”。

然而,如果感觉障碍(如周围神经病变和视觉障碍)和骨骼肌肉疾病(如关节炎),会显著削弱身体对姿势的控制能力,破坏步态和平衡能力,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还伴有感觉障碍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伴神经病变、中风、视觉或听觉损伤及骨骼肌肉疾病等,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跌倒的可能性。

(3)认知障碍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认知障碍较为常见,比如中风后可能出现的血管性痴呆。这类患者由于存在记忆减退和执行功能障碍、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忽视身边的危险,也容易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误,比如多服或漏服药物,从而可能增加低血压、低血糖或头晕的风险,导致跌倒。

3.药物因素

以下几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站立不稳、增加跌倒风险:

  • 心血管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利尿剂,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

  • 糖尿病治疗药物

  •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

  • 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

  • 其他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严重跌倒致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创伤,通常发生在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中,跌倒是其最主要的原因。预计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达到630万例。中国每年的髋部骨折新发病例超过100万,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图片来源:123RF

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巨大,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而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约有35%的髋部骨折幸存者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的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骨折后6个月死亡率为10%-20%1年死亡率高达20%-30%

老年髋部骨折如果保守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医生可能都会建议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于高龄患者,手术则不一定是首选,因为大多高龄患者有并存疾病,而且在衰老过程中器官生理功能巨大退变,在术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状态,在创伤性打击等多因素的作用下,死亡率明显增高。这时候,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再给出合适的治疗建议。

老年髋部骨折属于限期手术,对于可手术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尽快实施手术,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力争入院48小时内完成手术

对于在术前评估中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充分考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获益,结合治疗团队的经验综合评估风险收益比,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决定谨慎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2.重度颅脑损伤

跌倒后重型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性脑损伤,包括颅内血肿、中风、脑水肿、脑疝。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继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心脑血管调节能力较差,本身可能存在脑灌注不足,更容易出现脑组织供血不足的问题。

此外,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后弹性差、脆性大,容易受损出血,且出血难以自行停止。颅内血肿及其周围的水肿会对脑组织产生直接压迫或推移,导致血管腔变窄,甚至引发血管痉挛,进而使相应供血区域出现缺血缺氧。如果这种情况未能及时缓解,就会促进脑水肿和中风的发生与发展。

跌倒后颅脑损伤的明显症状主要包括: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肢体抽搐、偏瘫、瞳孔及意识改变等。

但也有的老年人跌倒后虽然颅脑损伤,却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一般来说,受伤部位集中在额头和颞叶(也就是太阳穴)附近,这些地方受伤后,初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或麻木感。此外,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增宽的蛛网膜下腔起到了一定的代偿作用,使得颅内压增高导致的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出现得相对较晚,早期的意识障碍(也就是平时说的“脑子变糊涂了”)大多不明显。再者,脑疝早期可能出现的呼吸心率变慢、血压升高等症状也常常不典型,这些都很容易掩盖老年患者的病情。

所以,老年人在跌伤后即使已经出现颅脑损伤,早期也难察觉、容易忽视病情。再加上他们身体生理机能的退化和免疫能力下降,病情很容易突然加重。等到症状明显时,可能已经发展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后续的救治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对于摔伤后的老年患者,即使颅脑损伤相关的症状不明显,医生也会格外关注,并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尤其是在急诊时,对于跌倒时是后脑勺(学名“枕颞”)着地的老年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加强观察、仔细检查。


图片来源:123RF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跌伤后3小时内是急救的黄金时机。遗憾的是,由于对颅脑损伤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患者就医时间较晚,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大家务必提高对颅脑损伤的重视,一旦有老年人突然跌倒了,不管是否有明显症状,建议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千万不要拖延,以免延误病情。之前的研究表明,严重创伤患者如果接受院前急救(也就是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送进医院之前采取的急救措施),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颅脑损伤后越早得到治疗,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和结局)越好。

如何预防跌倒的风险?

1. 环境改造

建议老年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专业人员进行适老化改造。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环境评估及改造的生活环境,可以使高危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降低近40%。

环境改造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专业人员可能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地面做好防滑,及时清除积水,去除不平整的地板覆盖物,合理使用防滑垫和防滑条;

  • 减少桌角一类的硬物和地板上的杂物,保持环境整洁;

  • 移除主要通道的障碍物,固定不稳定的家具;

  • 房子里的采光要好,照明要均匀,不要过暗或过于耀眼,并配备夜灯;

  • 使用高度适宜的柜子、床、椅子、马桶;

  • 淋浴间、卫生间、楼梯间安装扶手;

  • 家中最好不要有楼梯,避免安装门槛或在室内设置台阶,必要时应有醒目标识。

此外,要尽量选择低楼层的房子居住,减少老年人的爬楼几率。视力较差的老年人,更要注意生活环境中的照明情况,灯要亮一些,这样有助于看清周围环境,减少磕碰。

2. 穿舒适的鞋子

患者穿舒适的鞋子可以有效减少行动带来的不便。在鞋子的选择上,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要点:

  • 选择鞋跟较低的平底鞋(高度低于1.6 cm);

  • 穿能系鞋带的鞋子,保证鞋子不会滑落;

  • 选择防滑的鞋底;

  • 鞋的后脚跟最好稍高一些、硬一些,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脚后跟。

3. 多进行锻炼

运动训练可以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适当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帮助心脏病患者增强心肌功能、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还能有效减肥并增强骨骼。


图片来源:123RF

欧洲跌倒预防协作网提出,跌倒预防的运动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灵活性训练、耐力训练和综合训练等。

之前的研究证实,包含平衡及抗阻运动的综合训练可以将跌倒风险降低34%,当运动频率大于每周5次,运动时长不低于8个月时,跌倒预防效果更好。

对于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4. 定期体检、去医院检查

即使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也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及时了解身体状况,检测身体指标。

此外,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定期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可及时应对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5. 预警防护

对于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家属还可以准备好预警设备、辅助用具和/或防护器具,比如居家环境安装摄像头或人体感应器等预警设备,必要时安装连接物联网的家庭安全监控系统。

最常见的可穿戴预警设备包括头戴式、腰带式、腕表式,老年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戴预警设备,如帕金森病患者有手部静止性震颤,就不适合选择腕表式预警设备。

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具(辅助行走的用具),包括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用前将拐杖/助行器调至合适高度,将经常使用的辅具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老人的家属可以请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日常定期检査拐杖的腋托套、手柄套和支脚垫的防滑性能,使用轮椅前检查刹车功能是否完好等。

高风险老年人还可根据自身情况,日常穿戴合适的跌倒防护气囊、冲击保护裤等设备,实时防护跌倒。有中重度认知障碍、心律失常、游走行为的跌倒高危老年人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加用髋关节保护器。

总之,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龄老人,一定要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另外,你可能还想知道:

不想让骨头变脆,要注意哪3点?

关节痛除了痛风,还有哪些情况?

得了关节炎,该不该运动?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健康榨知机】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骨骼

获取更多相关健康知识

参考资料

[1] 老太排队领10个免费鸡蛋,被挤倒身亡! Retrieved Apr 4, 2025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5edtqnzl1TBxuitFXJBZHw

[2] 世界卫生组织.跌伤. Retrieved Apr 4, 2025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falls

[3] 周盈丰, 濮玲菲, 林启程, 等.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一年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7) : 1269-1274.

[4] 皮红英,高远, 等.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24(6):439-44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3, 25(4) : 277-283.

[6] 龚勤峰, 胡勇, 涂杳然, 彭小玲. 老年人跌倒致重型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 .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4): 577-579.

免责声明: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