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乘风2025》中的房琪,蝉主的第一印象是:
面相太苦了!
她动不动就皱眉,把眉毛往下压,嘴巴往下撇,苹果肌下垂,仿佛暗藏着很多心事。
在看节目的时候,我会忍不住跳过房琪的部分,感觉她随时随地要抱怨,那股压力快溢出屏幕了,和平时短视频里松弛有度的人设大相径庭。
但为了写稿,蝉主不得不硬着头皮退回去看。
相信房琪上节目的初衷是走出舒适区,尝试唱跳,挑战自己,让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一名“旅行博主”。
但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低估了真人秀中观众对人性的审判。
现在打开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对房琪整个人,清一色的骂声。
观众对房琪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厌恶。
其实这也不怪观众,房琪在节目中实在是太紧绷了,摆苦瓜脸,动不动就崩溃大哭。
很多人上了一天班,想看个节目回血一下,却看到她总是发愁、在非工作时间催队友、喜欢否定、内涵别人、喜欢泼脏水,负面情绪爆棚,让人看着也跟着忧心、叹气。
这种观感非常差,观众会觉得自己的能量也在不知不觉间被蚕食了。
自己焦虑内耗,还影响队友、观众也跟着紧绷,这就是房琪的“原罪”。
短视频可以剪辑、加滤镜、修图等,不满意还可以删除重拍。
但真人秀不行,镜头的掌握权不在自己手上,稍不留神,缺点就会跑出来,原本存在的问题也会被放大、被解读。
其实,房琪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松弛的人,她的视频具有欺骗性。
很多人会羡慕她的生活岁月静好,活得通透,能去游览多么多地方,把兴趣变成钞票,在玩着玩着的过程中就把钱赚了,还收获了千万粉丝。
但真相却是房琪很难在旅行中感受旅行本身。
她的脑瓜子里,装的都是如何商业化、如何呈现才有更多的流量、如何找角度能把风景拍得更美一点……
所以,她的视频里面呈现的自己,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松弛,但其实你细品,就会发现那是带着紧绷的松弛感,装出来的松弛感。
这种紧绷,一方面促进了房琪的工作效率,让她赚得钵满盘满。
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她大量的心力,让她变得不再柔和、不再宽厚,而是憔悴、疲惫、易怒,甚至有点咄咄逼人。
这种紧绷感,其实在她的文案里就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过。
翻翻她的视频文案,你会发现那些陈词滥调显得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不像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感悟。
文字也需要松弛感,太紧绷太刻意的文字,怎么会走进人的内心?
房琪曾讲起一个故事:
她曾经路过一个肉铺街,其中有一家生意特别好,每天都排了好长的队,但即便生意这么好,他们周末也会休息,一到五六点,就坚决关门。
这种松弛,让房琪非常羡慕。
但羡慕归羡慕,房琪是不会轻易停下来的,她还客串过演员、接下《乘风》的文案、在各大综艺节目中刷存在感……
观众讨厌房琪的,除了她PUA队友,在镜头面前打小报告等。
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房琪破坏了观众对未来的期待。
在拼命内卷,压力山大,人们普遍焦虑,内耗的年代,我们希望通过房琪的旅行视频去缓解压力,希望房琪能活出我们想要的人生,希望将来的某天,自己也能到达诗和远方。
但观众看到真人秀上的房琪,那么苦的面相,那么紧绷的铠甲,容不得队友片刻休息、容不得队友创新、犯错等,好像单位里让员工没苦硬吃、开会时反复絮叨一些废话、势必压榨到底的领导。
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庞。
内心没有养分的人,映照到脸上,自然是干涸紧绷的。
02.
网友曾封房琪为”才女”,但蝉主大胆猜测,房琪是没有时间去读书的。
四年前,她就已经是年入百万的旅行博主了,曾飞行了735366公里,足迹踏遍100多个城市,游览过世界五大洲。
她一年飞行 400 多个小时,30 多万公里,但凡有空间时间,就忙于剪辑,白天在路上奔波,晚上绞尽脑汁想文案,每天只睡五个小时。
连睡觉的时间都被压榨,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去提高认知?
在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中,西川曾问过房琪:“你们现在年轻人都读些啥?”
房琪答:“学生时代我喜欢读言情小说,喜欢读那种青春伤痛文学,像桐华、匪我思存的小说,然后会看郭敬明、笛安、韩寒,我一直不觉得喜欢这种东西有什么好丢脸的。”
注意看,房琪这里提到的是“学生时代”。
相信很多人也和房琪一样,在青春期沉迷于伤痛文学,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有不同的精神追求。
我们不鄙视任何一本书,也不觉得读经典比读流行小说更加优越。
但是不得不提一句,多读一点深度的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唤醒生命力是很有帮助的。
沉迷于霸总言情小说中的人,很难有极高的思想境界。
每个人都有虚度时光的权利,但也要适时从经典里汲取精神养料,丰盈自己到灵魂。
对此,当代作家苏童有一个绝绝子的比喻,他说:
“比如你读琼瑶,你觉得琼瑶召唤你了,但是她只能召唤你走五米;可是读托尔斯泰的时候,像《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作品,很好看,也很有力量,可以召唤我走五十米、一百米。”
更何况,房琪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对自身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房琪的文案初听好像挺高大上的,但是细品就会觉得非常的空洞,文字堆砌,让人不知所云。
比如这一句:“爱是当你望向我时,所有星光穿透我的心脏,而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简直让人尴尬到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
而房琪的出圈金句“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原作者是金庸老师的。
在《浪姐》的拉票环节,她也突兀地讲出了这个金句,但这一次没有观众愿意买单。
03.
房琪身上有一种拧巴感,一方面觉得希望挑战自己,一方面也害怕直面困难。
她曾坦言不敢读《许三观卖血记》这样的经典作品,因为里面苦难和沉重的部分让她感到痛苦,但是自己又不甘心,觉得逃避这种沉重,是不是会让成长的厚度变窄了?
在《浪姐》中就能看出房琪在面对挫折失败后非常手足无措,完全没有点评张含韵、杨宗纬时的那种神定气闲。
犹记得,她在点评张含韵的时候,希望她能如清风般豁达而淡然,但自己却做不到。
蝉主可以在房琪身上看到深深的自卑感,自卑让人无礼,让人失控,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房琪在节目中变得“面目可憎”了。
按理来说,行过万里路、见过天地、见过众生、拥有千万粉丝的房琪,完全不至于自卑的。
但蝉主认为房琪就是读书读得太少了,她有野心有执行力,但却没有去提高自己的认知。
她很懂得通过视频,在最快的时间,吸引到最多的观众。
她曾说道:“现在年轻人很容易因为一句文案而看一本书,比如说,满街的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向了月亮,或者是《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所以,她用华丽词藻,引经据典,装作有文化的样子来吸引观众,但你会发现看完她的视频,转头自己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她缺乏深度思考,知识储备也不足,文学修养也不高。
举一个例子,曾有一段时间,她为衡阳文旅作宣传,她在视频的第一句,就赞美“衡阳是从童话里面走出来的吧”。
但其实风牛马不相及,衡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衡阳大战,至今让人觉得悲不自胜。
但房琪却用“童话”来形容这座城市,实在是过于残忍,也暴露了她自身的没有内涵。
周国平曾说: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物质的贫富,社会方面的境遇。是内在的素质和层次,把人分出了伟大与渺小,优秀与平庸。”
房琪其实不需要《浪姐》这个节目为自己装点门面,最重要的是多读点书,好好打磨自己,把自己的眼界、心胸、格局都提高到另一个层面,利用内在智慧让自己活得更加自洽从容!
就像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