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听人说,吃相见真人。

“民以食为天”,古人诚不欺我,无论多正儿八经的人,对着一桌美食,就没有不“原形毕露”的。

很多时候,从吃一顿饭,便能看出对方是怎样一种人,小小的吃相,既可见修养,又能知一个人的本性和生活态度。

你的吃相,就是你的风水。


你的吃相,就是你的教养

餐桌礼仪,自古以来便是衡量个人教养的一面镜子,无论地域,不分时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食鉴赏家蔡澜先生曾对用餐时的举止有过深刻见解:“众人聚餐,若率先伸向鸡腿,显然失当,儿时父母的教诲犹在耳畔。但时过境迁,鸡肉已不再是稀罕之物,满盘呈现,少有人问津。然而,不吃也罢,倘若以筷拨弄,最终却弃之不顾,此人修养恐怕堪忧,追溯根源,或许是家庭教育之缺失。”

此言“修养堪忧”,实则暗指其人缺乏教养,更深层次地,或许映射出家庭教育的不足。

忆及童年餐桌,父母常常叮咛:“碗要端稳,勿使滑落;筷不乱翻,菜不狼藉;口中有食,语不妄出。”

这些简单的话语,却奠定了我们餐桌礼仪的基石。

初涉社会,对父母的这些餐桌规矩未加深究,以为家中随意,无需过多讲究。

直至职场生涯开启,外出就餐频繁,各色人等围坐一桌,方深刻体会到餐桌礼仪的分量。

有人一旦坐上餐桌,仿佛性情大变,佳肴一现,便急不可耐地争抢。

全然不顾同桌之人是否得享,肉骨随意丢弃,言语伴着飞沫四溅。

此类行为,往往透露出其人的自私与对他人的不尊重,教养欠缺。

常言道,细微之处见真章,一粥一饭,一筷一碗,虽是生活琐碎,却能映照出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

你的用餐姿态,正是你教养的真实写照。



你的吃相,就是你的教养

饭局,中国独有,从鸿门宴,到杯酒释兵权,饭桌这个方寸之地,承载了太多社交功能。

而饭局中的一言一行,也不再是单纯的个人修养,经验老道之人,甚至能从中窥见他人平日里隐藏的真性情。

对服务员礼貌的人,为人和善,有同理心;

吃饭细嚼慢咽的人,性格温和,谈吐文雅;

有人喜欢在面前的碟子里,夹一堆食物,却不去吃,多半贪心,还不懂节约;

喜欢畅怀大嚼,不拘小节的,为人很是豁达,豪放;

作家池莉讲过一个故事,一有钱人邀请一众作家去吃饭,包了个很豪华的餐厅,结果吃虾时吃到了泥肠,这人勃然大怒,拍桌大叫:“美女滚过来!”

同时直呸呸,嘴里残渣乱喷,一桌人不忍直视。

池莉好心递去盘子,可放嘴边盛渣,还被嫌弃穷讲究,尴尬得只能笑笑。

小小饭桌,折射出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从吃相,最能看透一个人的性情。



你的吃相,就是你的风水

用餐得体之人,不以自我为轴心旋转,懂得体恤,顾及旁人情绪,心怀善意,好运自然相伴左右。

反之,用餐失态者,令人唯恐避之不及。或许你们也曾遭遇此类情景:

对鸭血的质疑——“你们怎敢享用这鸭血?如今皆是赝品,隐患重重!”;

对鱼腥草的排斥——“你们竟能咽下这 鱼腥草?其味令人作呕,如何吃得下?”;

对香菜的诧异——“香菜也入口?这味道如何忍受?”;

对羊肉卷的警告——“外面的羊肉卷万不可食,皆是假冒,哎,苕粉更别点了!”……

某次聚餐,桌上佳肴大半遭其诟病,我对此类人深感厌恶,自己不食便罢,非要大肆宣扬,败人兴致。

自此,再不与之共餐。

相较于三观不合,三餐不合更为可怕,同坐一桌,却无视他人喜好,一顿饭的功夫,足以让人决定是亲近还是疏远。

用餐得体者,心怀善意,行事有度,能顾全大局,于细微处关照旁人,予人以安心之感,令人乐于亲近,种种良机,亦随之纷至沓来。

你的用餐姿态,实则是你的人际磁场。



吃相好的人,更懂生活

用餐得体之人,即便是剥壳这样的小事,也能做得干净利落。

无论内心多么饥饿难耐,一旦坐在餐桌前,他们总能保持从容不迫。

能在美食面前保持自制力的人,生活中也必定自律。

那些注重用餐细节的人,对生活从不马虎。

餐桌上,一瓶鲜花的点缀,一张桌布的铺设,碗筷的精心摆放,即便是最朴素的家常菜肴,也能被他们营造出一种优雅与精致的氛围。

用餐文雅之人,热爱美食,懂得品尝,更擅长烹饪。

正如汪曾祺先生,他既能欣赏食物之美,又乐于亲手烹饪,与家人朋友共享。

他乐于在厨房中忙碌数小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大家吃得心满意足。

当然,良好的用餐仪态固然重要,但过分苛求则失之偏颇,与志趣相投的人共餐,享受的是情感的交流,彼此间的轻松自在最为难得。

余生,愿我们都能不断修炼自我,成为一个用餐得体、生活有品位的人。

内心怀揣善良,性格温柔而坚韧,遇见更多用餐习惯相投之人,一同品尝这世间最能慰藉心灵的美味佳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