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Allen

本篇编辑 | 靖文

插图来源 | Karlotta Freier

天才计划的背后是为父母圆梦的沉重童年


沈宴深爸爸经常念叨着年少的辉煌和遗憾,“自己小时候是个很厉害的人,只是岁月的颠簸击碎了他的梦想。”他是一个被迫选文科的理科生,去做了自己不感兴趣的文职工作。而年幼的沈宴深,“看到了爸爸的不甘和压抑”。

这份遗憾,深深影响了对沈宴深的教育。

在她三四岁时,父母就给她贴上 “天才” 标签,开启 “天才计划”。

背古诗、大脑开发训练、智商启蒙游戏、统筹问题练习…… 这些远超同龄孩子认知的学习任务,成了她童年的日常。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一年级课程就早已已预习完毕。

除了做 “天才”,她还要成为 “完美小孩”。

家人告诉她,“要多去和叔叔阿姨说话,这样你以后的社交能力才会好”。于是,她学会察言观色,说大人爱听的话。

沈宴深可能是一个天才,但更重要的是,沈宴深的父母需要她是个天才。

实际上,沈宴深的天赋,成了父母塑造成功家长形象的工具。

父亲半生郁郁不得志,如果沈宴深取得了学业的成功,就能填补父亲心中的缺憾。如果沈宴深这个完美小孩得到了其他家长的赞美和羡慕,那么父亲就能成就一个成功父母的形象,这会给他的缺憾人生增添价值和意义。沈宴深的禀赋,从一开始就不是她可以用来追求个人幸福的天赐礼物,而是她父母树立成功父母形象、增加自身价值感的工具。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有成为天才小孩、完美小孩,长大后才可能获得幸福。但实际上,这都是父母的需要。父母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就让孩子填补自己人生的缺憾;父母缺少自我价值感,就通过孩子的成功来增加自己的自信。

父母这样的做法,相当于让孩子替自己再活一次,相当于窃取了孩子的人生,而孩子,一直在为父母而活,从没有机会为自己而活,这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父母有自己的人生,其中的辉煌与黯淡、成功与挫败都需要父母自己去承受。孩子无力改变,这也不是他们的使命。孩子要创造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有成功、有失败。没关系,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历,这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成功和失败不需要他们的父母去承受,更不能让他们自己的孩子去承受。孩子无论多成功,这成功都应是ta源自内心的追求,而不能是为了圆父母的梦、弥补父母的失败;孩子无论多失败,这失败都应是ta实现自我过程中的失败,这失败不可以是父辈苦难的复制。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有机会活出自己的人生。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或失败都应源于内心追求,而非为父母圆梦。

家庭矛盾的漩涡,耗尽了孩子的能量

家人间的矛盾冲突,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沈宴深的童年。

一次半夜,父母激烈争吵后,妈妈带着她跑到公园,漆黑的夜晚、大人的争吵,让她幼小的心灵充满恐惧与不安。

因缺乏安全感,无法自己入睡,她便和奶奶一起睡,可奶奶每周都会谩骂她的父母,尖锐的嘶吼声常常持续到半夜。

无论她怎么为父母辩护,都无济于事。

更让她无所适从的是,奶奶时而在父母打她时维护她,时而又在父母维护她时打她。

不到 7 岁,她就被迫卷入成人的关系中,开始努力调和他们的矛盾。

她向奶奶撒谎妈妈带她买新衣服,向妈妈撒谎说奶奶夸赞她,向爸爸撒谎传递妈妈的夸奖,向妈妈撒谎诉说爸爸的爱。

她陪着父母伪装家庭幸福,掩饰爸妈难堪的感情,情人节还笨拙地为他们制造惊喜。她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

她在三年级时就开始阅读 “如何构建幸福家庭” 的书籍,

她从父母和祖父祖母的原生家庭思考他们各自的创伤和需求。她想“改造家庭”,她“思索带领家庭走出迷雾的方法”。她要“所有人获得救赎”。

她想凭一己之力托举起整个家族。

即便康复后,她仍操心家人的生活,她培养爸爸的阅读习惯、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好让爸爸在她日后离家上大学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

她去关照家里的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改变和成长:妈妈、祖母、祖父。整个家族在消耗着她的生命,她说,“家庭已经耗尽了我的全部能量,我已经无力分出多余的注意力给这个世界了。”她又有多少注意力可以给自己呢?父母,如果是成熟的成年人,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也要为其后果负责,不要让成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影响到孩子。父母的关系无论多糟糕,这是父母的宿命,需要父母去承受,孩子无力解决。成人不应让孩子在成人的关系中站队,更不能让孩子去解决成人的矛盾。成年人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是我们之间的矛盾,是由于我们的不成熟和缺乏智慧造成的,与你无关。

成人之间无论有多么激烈的冲突、对抗或者怨恨,在面对孩子时,成人要告诉孩子:“我们都爱你”。这也是孩子唯一需要了解的真相。成人的世界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而孩子成长,需要一个简单、干净的空间。父母要像孙悟空一样,在孩子身边画一个圆,努力把成人的纷纷扰扰挡在这个圆圈外面。

承受情绪阴影的童年

在沈宴深的记忆中,父母情绪的变化如同暴风雨,来得毫无预兆。

脾气上来时,棍子会落在她的膝盖和脚踝上;前一秒还亲昵地捏她的脸,下一秒就因心情不好冲她怒吼,甚至厨房里的菜刀都曾架到她脖子上。

奶奶也会冲着她谩骂父母,她成了家人发泄情绪的对象。

这是沈宴深的又一个责任和负担:成年人的情绪。

她还是家人处理情绪的工具。

父母该觉醒命运,孩子该轻装上阵

读了沈宴深的故事后,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一个小女孩,肩上背着全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小姨,步履蹒跚的向前走。

她把他们未竟的梦想、充满矛盾冲突的复杂关系、不成熟且不稳定的情绪,这些沉重的负担,她都视为是她的责任,她耗尽了所有力气和能量,试图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试图拯救所有人,试图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在这个家族系统里,每个成年人都无法对自己的人生、关系、情绪负责,每个成年人都拒绝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自己的命运,结果,所有成年人命运的重量都压在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上,她累倒了。

她没能做成他们的救世主。

沈宴深“希望家庭的苦难在我身上终结“,而恰恰是她救苦救难的努力让家族的苦难在她身上再一次被复制。

然而,在她生病的时候,这个家族也迎来了真正终结苦难的机会,迎来了终结代际传递的机会。

这个机会需要家族里每个人(主要是沈宴深的爸爸妈妈)学习、改变,再次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承担起自己人生、命运的责任。

这样,沈宴深就可以把全部能量、生命力用于发展自己的内在,发展自己的自我,发展自己的情绪、情感、心理、精神、意识等。

这样,沈宴深就可以轻装上阵,奔向自己的未来,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不应背负家庭的沉重负担,他们需要在爱与理解中成长,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