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时,你最害怕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疼痛
打针疼、手术疼、
处理伤口疼、胃肠镜检查疼……
痛感向来是舒适医疗的“天敌”,而帮助大家对抗疼痛的麻醉医生,相比于其他临床医生而言却并不被群众了解。今天,“特搜”带你到手术室大揭秘,展示你不了解的另一面↓
关注麻醉医生:
无影灯下的生命卫士
为啥电视剧里看麻醉医生
总是“无所事事”?
(如果麻醉医开始忙碌了
你就要开始害怕了。)
其实,他们是↓↓↓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手术麻醉中心的无影灯下,一位准备做肺癌手术的患者正安静沉睡。
麻醉医生阮祥才和团队精准调控着麻醉药物浓度。在保障手术期间,麻醉医生往往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
麻醉有一个说法是一定不能出现脱岗,我们的岗在哪里,就是麻醉病人头部左右的位置,各种监测仪器提供的生理指标只是我们监测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把握)病人整体的体验,包括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的颜色、湿润度,比如心跳、脉搏,(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出了问题,或者他明显不舒服了,心率(就会)变得特别慢,血压变得特别高,这种情况下,麻醉医生必须要全力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有效解决它。
还有朋友想问:
“打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会不会影响智力?”
麻醉医生会坚定地告诉你:
“没有的事儿”
事实上,麻醉医生的守护远不止于手术台上的几个小时,不仅要让患者安全地“入睡”,更要确保他们舒适地“醒来”。此外安抚病人的情绪,同样是麻醉医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
其实难受不难受有时和患者的心情有特别的关系,麻醉科就要负责提供最好的手术条件给外科医生,同时要保证病人处在很好的状态里,能够比较舒适,不那么焦虑。
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既忙碌又充满挑战,即使是在中山六院的日间手术室,每天也有接近30台手术,大手术中心则超过160台。因此,麻醉医生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是常态。
“保命”背后永远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对话中,阮祥才反复强调“安全”。
麻醉不止是“睡一觉”
这些“幕后英雄”走到“台前”
在医院手术麻醉中心的术后苏醒室内,麻醉医生阮祥才照例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他表示,术后疼痛管理相当重要,能够帮助病人迅速恢复,尽早回归正常生活。而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如今,麻醉更加注重精准化与可视化,力求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
创新体验在麻醉方法上,在像这类肛门部的手术,我们打一针就能完成,以前做这种(手术),有种叫“腰麻”,“腰麻”做完之后,换着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办法行动的,他的腿没有力。 我们用这个方法,手术疼痛也减轻了很多,能让患者真正地快速康复,恢复得更好。
患者告诉“特搜”,“在新疆(治疗)的时候,是弓着身体被扎针的,扎在后背,扎得腿直跳,现在感觉麻醉比点滴扎得还轻,我都没感觉到他们在什么扎针。”
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麻醉医生的服务范围逐渐拓宽,如今疼痛诊疗已进入门诊及病房,为患有多种急慢性疼痛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阮祥才告诉“特搜”,现如今,麻醉科医生的专业领域延伸到了疼痛管理,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让患者少一点痛苦、多一点舒适,得到更多人文关怀,这也将成为医疗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
各种各样手术操作相关的疼痛,包括手术后的疼痛、顽固性的癌痛和神经痛,都应该进行疼痛综合管理。希望病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没有坏的体验,包括他们做完医院的相关治疗,那些治疗所带来的病痛都能得到有效善后, 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分享你的麻醉经历
医生是如何帮助你的?
**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编辑 | 赵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