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款电车的驾乘人员因开启智驾,导致车辆发生碰撞而起火,最终车内三名女生因车门无法打开没有一人能逃生而全数死亡,让人们再次对电车的起火问题关注起来,对此央视就曾报道过,指出电车起火到驾驶室起火仅有64秒,留给车主逃生的时间极短。
电车燃烧如此迅速的原因在于电车的电池自身特性导致,电池本身含有巨大的能量,电池本身又含有氧化剂,如此情况下一旦遭受外来撞击,导致短路等问题,电池就会瞬间起火,迅速蔓延。
电池自身含有氧化剂,还导致了即使电池自身即使采取了阻燃设备,也无法阻止电池起火蔓延,因为电池自身的氧化剂和能量就会导致延烧持续,即使有消防员喷洒灭火剂,都无法灭火,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电车烧剩骨架。
在欧洲就曾有消防部门一旦发现电车起火,消防员直接将电车推入水池,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他们喷洒多少灭火剂都无法阻止电车火灾,唯有用这种方式还有一些可能性阻止电车持续燃烧。
面对电车存在的这种隐患,一些电车企业为了强调自家电车的独特功能,给汽车塞入了尽可能多的设备,诸如冰箱、电视、互联网设备等等,这类设备的增加其实增加了电池的负担,唯有进一步加大电池的容量。
如此其实会进一步增加电池的风险,首先是电池的容量增加,将让电车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加,毕竟电池容量越大,它含有的能力和氧化剂就越多,如此一旦起火,火灾的蔓延速度更快、烈度就更强。
其次是增加了这些设备的情况下,车上的电缆线路进一步增加,这些电缆线路本身就会发热,汽车为了节省空间以及其他考虑,电缆线路往往会集中放置,集中在一起的后果就是电缆线路的发热积聚在一起,加快线路的老化,在电路老化之后更容易导致短路而发生火灾。
再次就是更多设备放置在车上,一旦车辆起火,车内的诸多设备都成为助燃物,如此电车起火后燃烧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缩减车内驾乘人员的逃生时间。
与此同时,电车的风险本来就比燃油车高,这些电车为了增强电车的创新科技属性,采取了隐藏式门把手,这些隐藏式门把手采取电子控制,甚至一些还会节省机械结构,在车辆起火的时候,电路迅速断电,增加了车内驾乘人员的逃生困难,甚至直接将车门锁死,将车内人员活活烧死。
之前中国台湾曾报道某艺人,搭乘网约车的时候,因为车内的开门开关采用特殊设计,导致他未能顺利开门,以至于与司机产生纠纷,这进一步体现了这些所谓创新设计的开门结构和隐藏式门把手其实不利于乘客的安全,与电车的爆燃特性结合在一起,后果尤为严重。
这单事故的导致的后果,值得整个电车行业反思,电车的起火风险本来就高,他们所采用的诸多创新反而进一步增加了车内驾乘人员的风险,如此做法真的合适么?长久下去,这些做法会不会反噬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