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这场漫长的旅途里,我们总会碰上各种意想不到的风浪。有的人被浪头打得晕头转向,就此一蹶不振;可有的人却咬紧牙关,逆着风浪,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今天,咱们就来讲讲河南许昌的戏曲演员张金凤,她的经历,真的让人感慨万千。



张金凤打小就和戏曲结缘,13岁就进了剧团,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是剧团里当之无愧的台柱子。那些年,她在戏曲的世界里尽情绽放光彩,给观众带去无数精彩表演。可谁能想到,命运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52岁那年,儿子创业失败,背上了百万债务,丈夫生病,公婆身体也不好,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为了还清债务,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张金凤一咬牙,转行成了一名职业哭灵人。一开始,这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儿。每次走进灵堂,面对陌生人的离世,她都得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悲伤的情绪里。戴上孝帽、穿上丧服,她就成了传递悲痛的使者。半个月里,她连哭16场,膝盖跪得淤青一片,嗓子也哭得沙哑不堪,泪腺就像被拧开的水龙头,止都止不住。



张金凤的哭灵,那可不是简单的干嚎。几十年的戏曲功底,在这时派上了大用场。她把豫剧、河南坠子的韵律巧妙地融入哭丧里,还能根据逝者生平,现场编唱。一场40分钟的哭灵,从开场那声悲怆的“爹啊爹,你再睁眼看看儿”,到后面满含乡土深情的“麦苗返青念您老”,听得围观老人忍不住抹泪,直感叹比电视剧还催泪。她对自己要求极高,从业3年,给自己定下铁律:主家满意、管事点头、观众落泪,缺一不可。哪怕一天赶三场,她也要哭到孝子贤孙都跟着抽泣,才觉得合格。

可这份职业背后的艰辛,旁人根本难以想象。夏天,跪在50℃的水泥地上哭灵,膝盖被烫出水泡;冬天,穿着单薄的孝衣,冻得嗓音嘶哑。最忙的时候,她月入过万,可一场800元的收入,还要分给弹琴的儿子和团队。即便如此,她还是挤出时间加工橡胶头盔补贴家用,就盼着能早日还清债务,让患病的家人吃上药。



张金凤的事儿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觉得她敬业,靠本事吃饭不丢人,比如网友“时髦饺子rr”就说:“不是丢人,是敬业,行业不同,只要你做得好,就会取得更多人的尊重。” 还有网友“长江147107947”力挺:“不偷不抢,一个愿干一个愿给,凭本事凭劳动吃饭不丢人,我坚定支持!” 但也有人不理解,像“happytime68”就质疑:“不理解为什么要请人哭灵?父母去世了,伤心的儿女自会哭。如果你哭不出来,要别人代替你哭,这不是对亲情的亵渎吗?”



在我看来,张金凤真的太了不起了。她不向命运低头,勇敢扛起家庭的责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职业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靠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收入,都值得被尊重。我觉得,张金凤既是生活的强者,也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