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金艳
编辑/王美琪
清明时节,春意渐浓,踏青、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迎来高峰,防晒需求也随之升温。据美妆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开年以来,已有超40+防晒新品陆续面世。各大品牌纷纷围绕“功效、场景、人群、形态”展开多维创新,新一轮防晒大战已然拉响!
上下滑动查看全图
01
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效
从化学防护到生物修护
过去,防晒市场的竞争多聚焦于SPF和PA值的比拼,但如今这一标准已逐渐失灵。MISTINE蜜丝婷产品相关负责人指出,当下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考量维度显著拓宽。基础防护力(如SPF/PA值、UVA/UVB防护能力、成分安全)是底线,使用体验(如肤感、成膜速度)是核心决策因素,场景适配性(如通勤、户外、医美术后等)成为差异化关键,而养肤功效、环保包装等附加价值则是加分项。
消费需求驱动下,“防晒+护肤”“防晒+彩妆”“防晒+多场景”等多功效、多场景防晒产品不断涌现。
在多功效方面,许多新品在防晒的基础上,融入了美白、修护、保湿、贴妆等美容功能。如珀莱雅的“超膜粉管”“超膜银管”防晒宣称防晒修颜二合一,能长时间抗晒且清透贴妆;佰草集新清透修护防晒乳2.0强调隔离级养肤防晒,肤感升级且贴合妆容。
在多场景上,不少品牌将防晒产品的开发瞄准了户外、水上、通勤、医美术后等场景。如今年MISTINE蜜丝婷提出了“整全防晒”的主张,打造了小黄帽、摇摇乐、小黄喷等产品矩阵,全面覆盖日常、户外运动、随行等多场景;玉泽推出的清爽特护防晒乳,0添加、0致痘、0致敏,适合医美术后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MISTINE蜜丝婷今年推出的第六代“小黄帽”防晒,通过新一代升级的独家光生物防护成分“御光滤”,实现了20倍防晒黑、抗光老效果,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光生物防晒解决方案,推动防晒产业从“化学防护”转向“生物修护”。
腾宇产品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当下防晒市场正经历从“防紫外线”到“防晒+”的质变,品牌需直面以下三重挑战。
技术端需突破单一防护局限,实现“防晒+养肤/彩妆”复合功效;产品端可针对户外、医美术后等细分场景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生态端则需重构“人货场”链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用户深度共创。未来,品牌唯有以“防晒+X”为核心,在技术壁垒、场景洞察与用户生态三端协同发力,才能以高效价值创造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丽与品质生活的多维追求,在立体化竞争中突围。
02
聚焦细分人群红利
敏感肌、男性、儿童赛道升温
随着防晒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防晒消费群体正快速扩容,男性、儿童和敏感肌人群成为品牌争夺的增量市场。
用户说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平台男士防晒产品销售额为387.6万元,同比增长140.02%,客单价也从46.14元跃升至68元,折射出男性护肤意识觉醒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与女性注重美白护肤不同,男性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清爽度和便捷性。如Dr.G蒂迩肌推出的男士控油防晒,通过吸附油脂和长效干爽设计,精准满足男性消费需求。
此外,随着家长对孩子精细化护肤需求的不断升级,儿童防晒市场异军突起。今年海龟爸爸推出的“小光盾Pro”采用独家专利Anti-UV全波段三重防护盾技术,兼具高防护、防水耐汗、舒适肤感、高安全性等优势,可满足儿童高强度户外场景需求。
敏感肌人群也是近年来品牌关注的重点。据《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数据显示,敏感性皮肤在亚洲女性中的发生率为40%-55.98%。其中,中国女性达到了36.1%。基于此,针对敏感肌人群的防晒产品不断涌出。如薇诺娜今年全新升级的清透防晒乳,严格筛选了四重温和化学防晒剂,产品无光毒性,不透皮、不伤肤,对肌肤无刺激不致敏,具有保湿、修护、舒缓、褪红的功效。
03
产品形态多元化
次抛型防晒兴起
除了传统的防晒霜、防晒乳、防晒喷雾等产品形态,今年防晒市场还出现了一些新面孔。如花西子推出的“好气色防晒粉饼”,集定妆、补妆、底妆、防晒于一体,解决了高防晒指数与妆效肤感之间难以平衡的行业难题。橘朵也推出了“反光盾防晒粉饼”,这款粉饼自带SPF47、PA+++的高倍防晒值,能够全方位防止晒黑、晒红、晒伤和晒老,同时还能保持妆感不厚、不闷、不油光。
此外,今年业内首次出现了“次抛剂型防晒”,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卫生、高效的防晒需求。
如MISTINE蜜丝婷推出的“精华防晒次抛”集防晒、抗老、美白、修护等多功能为一体,以便捷的包装和高效的产品力,进一步拓宽了防晒品类的边界;蕉下推出的“纯物理防晒霜次抛”,只采用了二氧化钛和氧化锌2种物理防晒剂,通过聚链乳化重组,打造出免补涂、脆弱肌适用的纯物理防晒霜。
04
跨界选手涌入
市场竞争白热化
今年,防晒市场也迎来不少跨界选手。如本土轻量化户外生活品牌——蕉下通过新注册物理防晒乳,正式进军美妆市场。而本土户外鞋服巨头骆驼则推出美妆子品牌“骆驼户外美妆”,并在天猫开设了防晒护肤品专营店——“骆驼晒宝”,推出针对登山、滑雪等场景的防水防汗、高倍防晒产品。
目前,天猫“骆驼晒宝”专营店已上线超20个SKU,产品线覆盖户外防晒、清洁与功效护肤等领域。其防晒产品定价也相对亲民,在50-150元区间内。相比骆驼的全面开花,蕉下的布局显得更为克制,其天猫旗舰店仅有3个SKU,包括“纯物理防晒霜次抛”、“双效防晒喷雾”。
腾宇产品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防晒市场的“跨界潮”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蕉下、骆驼等跨界选手的加入,给传统美妆品牌提出了两点挑战:一是防晒市场已从“概念竞争” 转向“硬科技较量”,技术壁垒是未来传统品牌突围的核心;二是跨界品牌的优势在于对细分场景的深度理解,如骆驼、蕉下对户外场景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用户基础,未来传统品牌需加速场景渗透,通过“场景定制”“人群定位”等建立差异化护城河。
MISTINE蜜丝婷产品相关负责人则强调,品牌的长远竞争力在于构建完整的“产学研”生态,以“不可替代性价值”穿越市场周期。同时,品牌还需从防晒理念、防晒体系和防晒产品等多维度进行创新,打造真正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全链路防晒方案”。
其历时14年研发的“御光滤”光生物防护成分便是最好的例证。从启动基础研究到完成临床试验,MISTINE蜜丝婷最终形成了以光生物学为核心的高技术竞争壁垒。这不仅突破了传统化学防晒的局限性,更推动行业竞争从“数值内卷”转向更高阶的“价值内卷”。
可以预见,防晒市场的竞争将加速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红利”,唯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品牌,才能在这新一轮“防晒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