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西兰的本地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晒巨无霸斐济果”的旋风。

一年一度的斐济果季,就这么伴着秋风来了。

01

“我家的果子最大!”

这个民间争霸赛,从几个星期前就开始了。

有人晒出斐济果和香蕉的对比,并注明:我见过最大的斐济果。


有人觉得是参照物的问题,他选择了一根小的香蕉,当然让斐济果看起来挺大。

接下来更多网友加入这场没有奖品的比赛,热情十足,为了公平公正,他们直接上称,明码列出重量。

有人晒出了211克的斐济果。


后来者毫不示弱,以227克完美碾压。


别高兴太早,下面还有更重的,236克。


更有人晒出284克的斐济果,的确是个巨无霸。


但是这些都不是王者。

看下这张:


开玩笑了。

这个看似无趣的比赛,放在别人那里可能觉得有些幼稚,住在新西兰的华人朋友,一定会懂得其中的乐趣。

每年斐济果季,大家少不了要吃。

这些果子可能来自自家庭院,也可能来自友人邻居的馈赠,或是从超市里买的。

02

新西兰的国民水果

提到新西兰的水果,很多人会想到奇异果、樱桃等。

但是这两种水果一般都是大规模种植,大家从超市里买来吃。

但是斐济果就不一样了,他生长在很多人的院落里,更加接地气。

大家院子里种的斐济果树不是很高,果子成熟时会自然掉落,非常适合家庭种植。

斐济果树耐旱、耐寒、耐贫瘠土壤,而且几乎不需要除虫或施肥,就能自己活得很好,超级好养活。


斐济果树需要交叉授粉才能长出好果子,这意味着单独种一棵树是很难结果的。

所以,如果你想种斐济果,最好种至少两棵不同品种的,或者确保附近有别的斐济果树,否则你的果子可能会很少。

虽然现在超市里也有销售,但是最好吃的往往是自己家种的或者邻居送的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你住在新西兰,却没有一个可以免费送你斐济果的朋友,那你要考虑下自己的社交圈子,或者该主动出去交些朋友啦

妥妥的人缘测试器。


在不少公园、路边、甚至邻居家的墙外,也能捡到一些。


找对了地方,“零元购”的果子管饱。


对于新西兰新移民来说,斐济果的味道往往带着些青涩与懵懂的感觉

刚刚落地新的国家,品尝到一种全新的味道,多年以后再吃,当时初入异国的记忆还会浮现脑海。

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新西兰人而言,它又承载着很多童年记忆

与家人一起捡斐济果,或者是父母在厨房里做的各种斐济果酱、饮品、糕点等,满是幸福温暖的味道。


斐济果也有强烈的季节性,三月和四月是它成熟的季节,而这也是新西兰从夏天过渡到秋天的时间段。

一位新西兰厨师曾在采访中说“提到斐济果,会联想到自己穿着泳衣在阳光下吃它们的场景,然后会有一阵冷风袭来,他不得不套上裤子”。

斐济果之于新西兰人,不只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情结,一个感情的载体,它更是离开新西兰的游子们的乡愁。

很多客居他乡的新西兰人,也会在斐济果上市的季节,尝试找到一些来吃。


例如澳洲人就开了家叫“斐济果上瘾”的店,店主Rohan Bicknell是个蔬果出口商,2013年他从新西兰进口百香果时,供应商也顺便寄给他一些斐济果,果一周后就被住在澳洲的新西兰人抢购一空。


“他们变得像个孩子,”他说。“有时你必须听他们讲上一个小时的童年故事。”

03

味道很难描述

让新西兰人大爱的斐济果到底啥味道?

有人觉得,它们吃起来像是百香果和菠萝混在一起,但是比这些味道稍微甜一点。


有人觉得像是菠萝味的番石榴。


有人形容的更加抽象,说像是不小心把香水洒在舌头上的感觉。


华人朋友的描述,也很特别。

“有点苦味儿,然后有种风油精加百草枯的味道”。这......百草枯可不能瞎吃,它是毒药。


“柏树叉味儿,皮革加汽油,混合番石榴和草莓的气息,口感像在啃老品种梨的核,颗粒感很强。”


在一些宣传介绍中,是这样介绍的:

它的果皮带有一股淡淡的松针和柠檬的香气,而果肉的香味则像成熟的热带水果,混合着花香和糖果的气息。

外皮略带苦味,类似青苹果皮或柚子白瓤的那种微涩感。


果肉柔软多汁,带点果冻感,中间的透明果核部分口感更加滑嫩。


味道酸甜可口,刚入口 有点像菠萝和草莓混合的酸甜感。 紧接着会有类似番石榴的柔和果味,并带有一点点香蕉或者梨的奶香。 余味中可能带有一丝柠檬、薄荷或者泡泡糖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斐济果的香味主要来自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和甲酸乙酯(Ethyl Formate)*天然挥发性化合物,它们是让斐济果闻起来像“香水+泡泡糖+热带水果”的主要成分。

所以,有些人会觉得它的味道很奇怪,但喜欢的人会觉得它超香!

但又因为其营养价值丰富,被称为“水果界的中华鲟”。

听起来是不是更好吃了。

有人说自己每年这个时候就会疯狂吃很多,然后迟到觉得恶心,开始讨厌。

但是斐济果季过去时,又会想念它。

反正就是让人上瘾,但是吃太多又会觉得上头。


04

斐济果来自斐济?

斐济果(Feijoa)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出生于巴西的葡萄牙植物学家João da Silva Feijó ,他堪称发现、采集并推广斐济果第一人。


因为Feijoa听起来很像斐济,所以不少华人朋友就会叫它斐济果,在中国也有人把它叫做菲油果。

部分斐济果的样子确实和未成熟的牛油果有点像。


1815年德国的探险家Freidrich Sellow把斐济果引进到了欧洲,于是就在欧洲开始种植了。

而后有人将它带到了新西兰, 对于具体何时传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1908年奥克兰的一个苗圃工从澳洲进口了树苗,也有人说是旺格努伊人Alexander Allison,据传他有一棵过百年的斐济果树。

可以确定的是,1920年左右,斐济果在新西兰广泛种植

Hayward Wright在奥克兰种植斐济果,并在报纸上打广告买水果。

在1934年的《新西兰先驱报》上,曾开设专栏,介绍这种“宝贵的水果”,称“它的果实……注定会成为最好的果酱或果冻之一。很有自己的味道,只能用美味来形容”。


在中国也有斐济果树。

上海植物园有一棵40多年树龄的斐济果树,差不多算是国内最早引入的了。

也有有些农场引入种植,在网上售卖,但是产量还是比较小,价格也不便宜。

05

解锁更多新“吃”法

除了果子可以吃,斐济果全身都是宝。

发现君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斐济果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

它的味道有点甜甜的,很多人会拿来点缀沙拉或蛋糕。

但是大家还是要谨慎食用,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可能会过敏。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用斐济果皮来清洁头发。

因为它含有天然皂苷(Saponin),具有一定的起泡能力,类似于天然肥皂。

虽然不像真正的洗发水那么有效,但它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替代品,感觉浑 身是宝。

它还有更多值得开发的吃法,例如在南美,有些厨师会用斐济果皮+海盐制成一种特别的调味盐,撒在烤肉或沙拉上,让食物带点热带水果的香气!

大家也可以自己试试:

  • 把斐济果皮烤干、磨碎

  • 和海盐混合

  • 撒在烤肉或炸薯条上,试试看!

更多新吃法,大家可以去解锁... ...

ref:https://www.reddit.com/r/newzealand/comments/1jec1s8/lets_see_those_big_feijoas/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