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曾是一个产业发展遇阻村,但村两委思路一转,却打造出了年收入过百万元的省级“美丽乡村”。

现在,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年长的村民仍然习惯把村里的创新创业园称作“瓦窑厂”,虽然这里已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标准化厂房,包装厂、服装厂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此入驻。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林说,目前单靠土地租金收入,村集体年收益就有100多万元。

回想过往,王福林很感慨。2010 年,泗兴屯村集体投了不少钱建砖瓦窑厂,本想着靠出租挣点收益,结果因为特殊情况,这场 “发财梦” 很快就破灭了。“2017年,瓦窑厂被取缔,地块闲置了不说,村集体经济一下少了支撑。”王福林介绍。


村民在创新创业园务工。

那段时间,王福林没少往镇上跑,他想为村集体收入和砖瓦窑厂找个出路,想把这块地重新利用起来,“地荒在那里,集体也没收入,看着就心疼。”

村两委和镇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多方合力,通过“土地+资金+项目”的模式,田桥镇在泗兴屯村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积极招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同时引进多家企业。为了让村子有更多收益,还想出了“税收分成+物业管理+劳务输出+租金”的四维收益模型,这让村里看到了新的希望,由此,泗兴屯村专门成立劳务合作社,为园区输送劳动力。

走进创业产业园的车间内,只见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菏泽尚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便是在此入驻的企业之一。据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精装盒、礼品盒、包装袋、服装辅料等,与山姆服饰、优衣库、无印良品、迪士尼等多家企业合作,产品远销欧美和中东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8000万元。


泗兴屯村村景。

村民没想到,废窑厂就这样成了村里的“摇钱树”。“现在我们村没有闲人,大家不在这个厂子里干,就在那个厂子里干,年龄大的也能去当个保安、保洁,工资也不比城里低。”村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这也让王福林特别骄傲。

村集体收入稳定了,村里的传统产业也得跟上。

泗兴屯村种苹果有年头了,一片片果园以前是村里的民生保障,可现在苹果品种老了,管理技术也落后。村两委决定让这个老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村里发动 “土专家”“田秀才” 带头,成立了 “红苹果” 合作社,流转了 200 多亩地,高标准建了苹果种植示范园,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苹果质量一直保持在一级果以上。为了拓宽苹果销路,村里还搞了苹果采摘园,吸引了不少游客。

除了苹果,泗兴屯村还有很多吸引人来的地方。这几年,泗兴屯村朝着 “高颜值” 使劲,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新面貌,还得了省级 “美丽乡村” 的称号。一进村,就能看到美丽的乡村彩绘,房屋整洁,荷塘清澈,广场上还有了小集市。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们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老人在村内幸福食堂就餐。

田桥镇政府也给泗兴屯村的发展添了把力。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规划了包括泗兴屯村在内的 “三园两区八个和美乡村” 的总体布局,成立了 7 个乡村振兴片区联合党委,用跨村联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育的发展模式,“强村带弱村”,让更多村子能像泗兴屯村一样发展起来。

傍晚,荷塘边广场舞音乐响起,厂房里灯光和星光相互映衬,也见证着泗兴屯村从困境突围,一步步走向稳步发展的历程。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侯晓晴 别凤显 刘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