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早就是过去式了。



但提起地主,大多数人还是会天然的认为地主是坏的,奸诈的。

那么你对地主的印象如何,为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一定要坚决消灭地主阶级呢?

地主到底是什么样的阶层?



地主可不是近现代才产生的一个阶层,从时间跨度说,最早的地主甚至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代。



那么地主是怎么出现的呢?

其实,最早的地主是从奴隶社会的领主转化而来的。

在奴隶制社会,领地和奴隶都是领主的私有财产,因此,按道理说在奴隶制社会领主的概念其实远远大于地主。



但是到了奴隶制晚期,奴隶这一阶层开始发生了变化,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化。

因为在奴隶制时代,奴隶是完全属于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是没有底线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生杀予夺,想干嘛干嘛。

但奴隶再低贱,那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奴隶制晚期,被压榨到极限的奴隶已经开始反抗奴隶主的统治,这使得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开始瓦解。



奴隶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开始放松对奴隶的管控,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开始诞生。

在这个时候,奴隶主开始把奴隶和土地分开看待,什么意思呢?

在奴隶社会,奴隶和土地都被视作财产,但到了奴隶制社会的末期,只有土地被视作财产,而不再将奴隶当作财产。



奴隶主的土地一般来自于封赏或者购买,但没有奴隶作为财产,难道要奴隶主自己亲自去耕种呢?

很显然,奴隶主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一种新的模式诞生了,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到了收获的时候,奴隶主上门去收田租。



这个时候,奴隶主就转变为了地主。

由此可知,地主其实主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这个时代,土地是最值钱的财产,谁拥有最多的土地,谁就拥有最多的财产,毕竟在农业社会,农业是经济的根本。



所以,也可以这样说,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无法调节的矛盾



刚刚提到了,土地在封建社会是最重要的财产,这就涉及到土地分配的关键问题了。

为什么往往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初期的时候,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相对繁荣,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新建立的封建王朝,其实就是一个打破重来的过程。



其实如果给封建王朝的运转用一个简单的描述来表达的话,那就是,王朝建立的时候,均分土地。

王朝发展的中期,土地开始少量集中在地主的手中,土地矛盾开始凸显。

到了王朝末期的时候,国家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大地主的手中,老百姓无地可种,矛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王朝灭亡。



为什么所有的封建王朝都逃不过这个规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土地都不是无限多的,但是所有的地主阶层都想获得更多的土地,那么上哪里去搞来那么多的土地呢?

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说,土地的获取就两种,来自于封赏,或者来自于购买。



但不管是封赏还是购买,其实都是零和游戏,总的土地规模就只有这么多。

所以无非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把土地抢走或者买走罢了,在封建王朝初期因为土地被相对平均的分配,矛盾尚且不尖锐;

但随着封建王朝不断演化,特权阶层,大地主阶层开始诞生。



一个家族,一个势力甚至能占据成千上万的土地,甚至一省乃至若干省的土地,都为一个势力所有拥有的时候,矛盾会不会激化?

当然会激化。

毕竟,土地是生产资料,而地主才是不劳而获的人,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的过程,就是天下财富归集到少数人口袋的过程,同时也是无数底层农民吃不饱饭的过程。



虽然农民并不算是地主的私人财产,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依附于地主生活。

毕竟,只有依靠地主,租用地主的土地,才有粮食可吃,哪怕到了收租子的时候大半的粮食都要被地主无偿征走,但这毕竟是底层人唯一的活路

地主阶级如何盘剥百姓的



事实上,地主阶级对百姓的盘剥是相当深重的。



在封建社会,农民想要租用地主的土地,就必须给地主缴纳地租。

从逻辑上来看,似乎没有毛病,这就跟租房交房租是一个道理。

但在古代,这个田租可不那么好交。

比如古代称田租用的斗,里面的猫腻就非常多。



斗是什么呢?

是一种计量工具,装满就是一斗米,不是有那么句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嘛,这里说的这个斗,就是地主收田租的时候用的计量工具。

按理说,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各朝各代的斗就应该是一个标准量器了,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很多地主为了能多收地租,就在斗上做手脚,比如把斗做的更大一些,哪怕农民看出来了,地主也会因更强势的社会地位,而根本选择无视。

这种矛盾在一个封建王朝的中晚期,往往会表现更加明显。



一方面,王朝前期,大多数时候,国家的管理还是比较严苛,对官员的任用也会更加审慎,甚至很多帝王自己也是从草莽爬上来了,

所以,相对而言统治阶级更能理解底层民众的想法。

但是到了封建王朝末期,皇帝,官员和地主阶层逐渐的就会远离民众。



比如清朝,康熙,乾隆都曾经离开皇宫到各地巡视,尤其是康熙和乾隆两朝,南巡是常有的事情,

虽然皇帝出巡未必能看到真实的民间生活,但总比呆在皇宫里看的多些;

但是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南巡可就再没开展过了,皇帝连底层人的生活见都没见过,又怎么可能了解底层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所以,地主阶层的第一个大过错就是剥削百姓。

而地主这个阶层的第二个大过错,则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个就更严重了。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让人们对土地形成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深的执念,哪怕清王朝灭亡了,还是会有很多人想要去到各地去当地主



而本身就是地主的,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掏钱买地。

如果是在古代,这样的选择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近代,买土地继续种地,却不愿意投资实业,就背离了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主流。

很明显,在工业社会,虽然耕种土地依然重要,但毕竟是比不了工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



因此地主阶层把持社会财富,自然而然就是对经济的阻碍。

想想看,一个阶层,一个人数还挺庞大阶层,一面剥削底层民众激化社会矛盾,一面让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减速,在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又怎么可能不被消灭呢?

因此,毛主席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就分析的非常透彻,要把地主阶级消灭,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化解社会矛盾。

从1949年起,我国就真的把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地主制度给取消了,我国也自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地主也终于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