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泉州晚报》
第12版刊发文章
《惠安何以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
全文如下
惠安何以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
(2025年3月13日《泉州晚报》第12版)
“金沙碧水半月沉湾,西沙银蛇天然海滨。”大港湾的美,是泉州西海岸最动人的一页。这里水清滩净、鱼鸥翔集、金色沙滩熠熠生辉,有被誉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南方北戴河”半月湾、“西沙银蛇”西沙湾、“八闽第一金滩”青山湾;这里树影摇曳、雀鸟欢鸣、翠绿屏障郁郁葱葱,沿海防护林有力抵御台风和海潮侵袭;这里绿色养殖、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生机勃勃,书写着人海和谐的动人篇章。
日映西沙湾(黄勇专 摄)
山海之间,风光秀丽。年初,惠安大港湾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泉州市首个获评的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何以美丽?何以惠安?
近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海湾建设,县领导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开展调度6次、协调解决具体事项16项,相关涉及单位、属地镇村群策群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精心雕琢海岸线生态画卷,创新绿色发展路径,推动大港湾湾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谱写出一曲曲人海和谐共生的崭新乐章。
统筹陆海发展
深化污染源头管控
大港湾湾区位于惠安县东南沿海,由大小十几个湾澳组成,海域面积316.92平方公里,岸线(含有居民海岛)总长度85.52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9.46%。
“美丽海湾建设,确保海域水质优良,重点在陆源防控,难点在污染源头治理”。据惠安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康志勇介绍,近年来,惠安生态环境局作为生态环境统一监管部门,树牢生态环境保护“一盘棋”思想,牵头制定污染防治方案,联合多部门扎实开展污染源防控整治。
惠安是千亿经济强县,拥有石化、石雕等产业,沿海工业经济发达。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海湾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硬任务。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是我们重点监管的工业园区,执法监管人员日常都用‘火眼金睛’时刻盯着。”康志勇说,在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污染管控上,从项目审批开始,他们就要求结合园区企业污染物特征配套建设专用污水处理厂,园区内所有涉污管道均要求明管架设。企业污水经初步预处理达标,再连接到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统一再处置后实施深海排放。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园区内重点排污单位均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联网,生态环境局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24小时在线监管,一经发现污水排放指标异常就会启动应急措施并开展立案调查。
中化泉州石化厂区(王胜 摄)
在崇武镇有志石材有限公司石渣石粉环保处理生产车间,石粉泥回收、压滤、烘干及建材干粉生产线高效运转,助力实现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保护沿海岸线良好的生态环境。
“石雕产业是崇武镇的重要产业,有大量的石渣石粉产生,如不引起足够重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崇武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石渣石粉环保处理的有序运转,该镇制定了石粉石渣收集处置工作方案,明确石雕企业、处理企业、运输车辆、镇村、环保部门等五方责任。比如要求石雕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镇村强化日常监管,生态环境部门严格执行行业监管责任。
为促进石雕行业绿色发展,惠安启动石雕行业转型提升行动,累计关闭取缔592家、整改提升370家、整合提升72家、转产88家石雕加工企业。引进培育石粉回收利用企业3家,年均处理石粉泥水可达30万立方,推动石材尾料“变废为宝”。
入海水源污染防治是个系统性工程,惠安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惠安生态环境局组织对林辋溪、蔗潭溪、黄塘溪等县域主要溪流及独流入海的排口,开展摸排溯源,建立问题清单,并推动整治,全面提升入海河流水质。”康志勇说道。
围绕县域几大入海河流,惠安还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实施全县12个镇12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建设主管网348.73公里、接户管748.82公里,从源头控制污染物入河入海,海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奋进鼓点,高水平保护是发展的坚固基石。惠安坚持强化源头管控,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推进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迈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修复保护生态
拓展蓝色发展空间
大港湾是惠安海滩资源富集区域之一,但人口密集,人为负面影响较重。曾经,非法采砂、占用自然岸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这一岸段泥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加之大港湾正好处于盛行风向风口处,林带内缺株断行、树木生长不良等现象时有发生,固沙护岸面临较大压力。
“大港湾湾区环境并非天生丽质。”康志勇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惠安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健全监管机制,积极推进海洋生态综合治理,建设“蓝色海湾”。
连日来,惠安县青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施工人员,采用两栖挖掘机及驳船方式忙碌作业,对青山湾东侧区域淤泥进行清除。“该项目总投资约1200万元,主要进行养殖清退、清淤、补沙、沙滩修复、沙坝植被恢复等建设内容,项目计划今年6月完工。”惠安县城建集团城镇公司副总经理孙少平介绍。
青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只是惠安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健全生态保护体系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针对典型砂质海岸侵蚀严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惠安创新“退摊还滩”“退养还湿”,通过修复受损砂质岸线、建设拦沙堤、恢复后滨固沙植被等方式,构筑砂质海岸生态屏障。针对沿海风口地段“种树不见林”的历史性难题,惠安探索实施沿海基干林带营造技术,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投入百万元设置挡风墙,沿线种植木麻黄、相思树、桑树等,巩固生态恢复岸线。
青山湾旅游区
久久为功,守护金沙碧海。惠安先后实施了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即全省第二个沙滩修复工程等一系列沙滩保护与修复工程,有效解决沿海沙滩侵蚀问题,公众亲海临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攀升。
生态系统稳步恢复,鱼鸥翔集新画卷也徐徐展开。“在崇武海岸,我们记录到黑脸琵鹭、勺嘴鹬等一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岩鹭等二级保护鸟类。”惠安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自然生态股负责人庄宏伟表示。
美丽的海湾生态环境,不仅在于修复,更在于监护管护。近年来,惠安县还注重构建县、镇、村三级海域网格化岸线巡查监管体系,建立多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守护蓝色诗意家园。
“惠安生态环境局每月都要牵头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城管执法局、考评中心对海滩垃圾清理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督查。”康志勇说道:“我们多洒一点汗水,海滩多一份干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惠安海边游玩。”
同时,惠安还与自然资源部厦门海洋中心共建海域海岛管理支撑体系,通过常态化海域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海岸线陆域巡查、海岛监视监测及用海项目监视等方式,绘制海洋管理“一张图”,实现海域海岛管理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成立“护卫泉州海岸线检察联盟”,创新生态审判新模式,着力打造涉海公益诉讼检察“惠安样本”。
促进人海共生
打造宜人亲海环境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这个时候寻访惠安海边风光,别有一番韵味。走入网红打卡点惠女风情园,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面朝大海,海水沧沧,浪花奔涌叮咚奏响,蔚蓝如画。“除了欣赏美轮美奂的海景外,游客还可沉浸式感受惠安女下海、打鱼、抬石、织网等民俗风情。”曾梅霞是一位美丽的惠安女,2008年她创办惠女风情园,以独具地方特色的滨海风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成为众人镜头追逐的焦点。她的事业也因此发展得风生水起。
惠女风情园
最美海岸,旅游出圈。惠安立足大港湾山海特色资源,整合串联惠东滨海各旅游节点,全面推进崇武古城活化利用等20个“文旅+”项目,形成崇武海洋科普馆、惠女风情园、问海文创园等一批网红打卡点,湾区多村入选省级金牌旅游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
台海之滨,惠水安流。下阶段,惠安还将同步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滨海产业,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描绘人海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奋力建设海丝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
来源:泉州晚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请在30日内与 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 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