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正清明,春日万物生
一丝青柳,一寸柔情
今天
同济大学广播台
四位同学为你读诗
一起领略跨越千年的情思
以古怀古
寄托思念与缅怀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解读:熙宁七年的暮春,苏轼在镇江公干,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此时,恰逢清明节,他想杭州了,想家里人了。在许多人看来,春日里,百花盛开,处处好风光,可苏轼却高兴不起来,已经到清明了。身处异乡的我,无法为祖先扫墓,只能在黄昏的小院里思念着亲人。亲人与自己隔着咫尺江山,像极了余光中的那首诗:你在那头,我在这头。
望穿秋水,音信全无,怎么办?到梦里吧,梦里去与他们相会吧,可是,角声又惊醒了我,梦中相聚也成了奢望。一颗游子的心顷刻破碎。
中国人对于家有着天生的眷念,每逢节日,都是思亲的日子。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解读:清明时节,正是仲春时节,花儿盛开,芳草青青,踏青游玩最合适不过了。
有人追逐着落花,穿行在垂柳之间,坐在石头上休息,看着流动的溪水。有人举杯痛饮,看着落花,不肯错过每一秒,绚丽的春天。清明节,好天气,就是要游玩,就是要开心,大好春光,如果你不珍惜,以后肯定会后悔。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美好,绝美的风景,一见如故的朋友,一杯令人心醉的好酒。珍惜一朵花开,珍惜人生中美好的时刻,就是对美好最好的回馈。
清·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解读:顾太清是清代女词人,她与丈夫奕绘的爱情令人称羡。清明节的前一天,夫妻两人从古寺中移来一株海棠,种在自家庭院里。看着这株海棠,顾太清太高兴了。猩红的色泽,还是个花苞,但是,词人想象着它开花的样子,定然是美丽出凡尘。到那时,小小的树会成长为一棵参天的树,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我这个种花人哦。长大的树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与丈夫共植一棵树更令人感到充满情趣。
世间最难得的,就是夫妻二人同心同力,有共同的兴趣和心情共度这悠然的时光。
唐·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解读:清明,也是一个宴会的好时节。这一天,祖咏来到朋友刘郎中的别墅宴饮。
这是一处幽静的园林,池塘映日,落花满地,竹丛密密,鸟儿窥人。这是最令文人雅士们羡慕的生活,闲静而幽雅。让人忘记了官场上的明争暗斗,蝇营狗苟,让人全身心的放松。祖咏感叹:住在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要去寻找桃花源呢?何必寻找别的地方归隐呢?
住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心灵的平静宁和更让人动人。何必苦苦寻找桃花源,你若欢喜,心中自有桃花源。
备注:因古诗文版本不同,文字略有差别,仅供参考
杏花雨落满衣襟
清明又至,追思绵长
沐春风,知生命可敬
惜韶华,叹光阴无价
常怀感恩以承先人遗志
永葆初心而赴岁月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