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理事会在3月6日召开欧盟特别峰会。在这次峰会上,与会的欧洲各国领导人通过了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ReArm EU)计划。按照冯德莱恩此前的说法,该计划拟调动近8000亿欧元的巨额资金来“重新武装欧洲”,其中包括向欧盟成员国提供总额高达1500亿欧元的贷款用于军备支出。欧盟委员会将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欧盟成员国,前提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共同采购军事装备。当然,还有一个不方便说的要点,就是各国最起码要扩充一下军队的数量,以便应对俄罗斯的“侵略”。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现在欧盟的这个“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能否顺利实现,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理想很美好,但真的开始具体实施之后,所有人都会发现,现实中的情况肯定非常“骨感”,要想实现计划目标,欧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很可能还是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的代价。

欧盟推出这个计划的大背景是俄乌战争已经显露出美欧支援的乌克兰基本很难再撑下去,尤其是美国共和党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的对俄政策来了一个180°的大变化,美国为了从乌克兰体面地抽身,不仅与俄罗斯开始了停火协议的会谈,还大幅撤回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而在这种情形下,欧洲各国的利益显然并没有被美俄两国领导人所关注,甚至可以说欧盟连上桌的机会都没给。这就让欧盟完全无法接受,左思右想,欧盟唯一能拿出的对策,就是继续支持乌克兰打下去,起码也要搅黄美俄的停火协议。同时,欧洲不能再一门心思地依靠美国的军援,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争取在欧洲(尤其是东欧的政治、经济、军事秩序的重建中)获得话语权,所以才会有了这么一个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的计划。



说白了,欧盟拟定的这个计划,是因为情势所迫,而不是欧洲发自内心想要摆脱二战之后的政治军事格局。这么一来,该计划就有一个先天不足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的态度。究竟美国是支持还是反对呢?特朗普总统对欧洲各国的“白嫖”行为早就是深恶痛绝,早就催促欧盟应该迅速提高各国军费。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欧洲国家的国防支出几乎翻倍,但平均支出仍低于北约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标准,而美国承担了北约近三分之二的军费开支。特朗普早在第一个任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被欧洲各国用“打太极”的手法给糊弄了过去。

如今,特朗普重回白宫,近期又再次施压,于2025年1月7日表示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应从目前规定的占GDP的2%大幅提高到5%。特朗普认为欧洲国家都能负担得起这个军费开支,且指责欧洲国家“正在利用”美国。换句话说,就是欧盟利用美国承担了欧洲安全的巨大责任,却完全不想付钱,这怎么可以?作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特朗普总统是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延续下去的。



好了,美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希望欧盟各国增加军费,那么增加的军事指出要花在哪里呢?当然就是多多采购美国的军火装备,共同为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的背后财阀们奉上一份又一份天价合同。有了这些军火合同,就意味着有了大笔的军火收入,财阀老爷们才会考虑重新开厂,招募更多的工人,这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也就是特朗普总统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就有了业绩嘛!

但是,这次欧盟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的计划与特朗普的目标是有偏差的。那就是欧洲重新武装的军事装备究竟从何而来?到底是从美国采购,还是欧洲各国依托欧洲的技术力量和军工实力,来完成这个目标,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根据媒体报导,“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明确了军备支出的“优先领域”,其中包括防空和弹道导弹防御、火炮系统、补充导弹和弹药、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空间技术、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军事机动性、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电子战。在这些领域,欧洲的几个主要强国还是很有竞争力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欧洲军费支出的大订单没有交给美国,还是用于发展欧洲的军事工业,那美国会怎么想?按照特朗普的商人习惯,他会不会立刻想起某些商场常用的竞争手段,然后为欧洲的这份计划设置某些障碍?除了设置障碍之外,以美国在欧洲的渗透力和控制力,会不会让欧洲各国在军备支出和军火采购方面意见纷纭,最终还是将订单交给美国?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失去欧洲各国的军火订单,欧洲的军工产业还能复苏吗?“重新武装欧洲”的计划还能继续推进吗?

除了美国的因素之外,欧洲自身也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亟需克服。西班牙《先锋报》网站在3月15日刊发文章,题为《欧洲重整军备的致命弱点》,其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北约主要国家的军队都面临军事人才的缺乏。而军事工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私营产业的冲击,订单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自“冷战”取得胜利,前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各国在一片欢呼声中,也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为有了美国领头的北约集体自卫权,没了苏联的威胁,北约各国都在不断削减军事预算,而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到政客们为了竞选而承诺的养老金、福利待遇和难民支出。这么一来,军队肯定会受到影响,军事装备的研发和采购不足,每年流失的士兵比招募的士兵还要多。现在俄乌战争打起来了,欧洲的政客们想起要“重新武装欧洲”,但是这种军事人才的匮乏,就成为欧洲重整军备的最大负担。



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

就以欧洲传统的三大强国为例:目前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军队士兵人数,只有冷战结束时的一半。依靠这点人想撑起一个大国的底气,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英国军队现役总员额15.2万余人,预备役7.5万余人,其中陆英国陆军的规模自拿破仑战争以来从未如此之小:只有7.3万名士兵。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下议院承认,“去年我们的武装部队每月损失的士兵人数比能够招募到的人数还要多300人”。由于士兵人数持续减少,“部队士气跌至谷底”。

法国的情况稍微好点。据2024年资料表明,法国军队总兵力超47万人,在编正规部队20余万,另有非官方的17万人。其中,法国陆军现役人数达到12万人以上。

德国的情况比英国要好些,比法国要差。根据2025年2月1日的消息,德国武装部队(联邦国防军)的军人数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仍低于20.3万人的既定目标。截至2024年底,军人人数约为181,150人。但是德国面临的问题更严重,德国联邦议院武装部队专员埃娃·赫格尔指出,“联邦国防军正在萎缩和老龄化”。德国士兵的平均年龄已经升至34岁。到2031年将现有的18.1万士兵增加到20.3万名的目标似乎无法实现。每4名新兵中就有1人在入役半年后离开。

这就是欧洲三大强国的军队数量。虽说军人数量并不一定代表军事实力,但起码也是一个衡量标准。至于其它欧洲国家,人数更少,实力更弱,就不用说了。而同比一下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军队数量,大家不妨做个比较。

以2025年2月为截至时间,中国军队的人数,因为真实数据很难查到,而且这还涉及军事机密,我这里只能引用一下国外媒体信息中的数据,有一种说法称中国目前解放军的总人数约230万,陆军约为125万。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旅

美国军队数量约为204万(包括各军种、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其中陆军人数大约是100万人。

俄罗斯现役兵力是115万,预备役600万。其中俄罗斯陆军规模因为俄乌战争的影响,就已经扩编至70余万,下辖12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的人数大约在5万~7万人左右。

看完这个数据之后,再看看欧洲各国要花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的计划,是不是就有了那种感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