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位网约车司机因拒绝乘客开空调要求,一句"没付空调费就不开"引发热议。

当高温天气遇上营运车辆"空调困境",究竟谁该为这场"蒸笼式出行"买单?

据媒体报道,由于车内闷热,乘客王先生上车后提出开空调请求时,却遭遇司机强硬拒绝:"电动车电量不够""车费里不含空调费"。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便乘客表示愿意支付额外费用,司机仍坚持不开空调,双方在高速行驶中僵持不下。

最终车辆驶出高速后,乘客下车并投诉、报警。平台核查后对司机做出永久封禁处罚,但这场风波引发的讨论却持续发酵。

行业律师指出:根据《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明确规定,司机必须按乘客要求使用空调等设备。这意味着:空调使用已包含在基础车费中,额外收费涉嫌违法;若因拒开空调导致乘客中暑,司机需承担侵权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均将"未按要求开启空调"列入服务禁忌行为。

既然行业有规定,那为什么有网约车司机宁愿热汗直流,也不愿意开空调?

主要原因还在于:目前跑车运价低,开空调会导致成本升高。


有网约车司机指出,"开空调每小时多耗15%电量,意味着少接2-3单""特惠订单每公里才一块多,开空调真的亏本"。

经济学家分析称:"这本质是价格机制失衡问题。当运价低于合理成本时,要么牺牲服务质量,要么转嫁成本。"

目前部分平台已试点"空调补偿费",但如何平衡司乘利益仍需探索。

当38℃高温成为夏季常态,"空调自由"早已不是奢侈需求而是基本权利。

这场争议也暴露出共享经济中的深层矛盾:在追求低价的同时,是否默许了服务质量的隐形下降?

或许真如网友所言:"要么合理涨价保证服务,要么接受平价下的服务降级,但不能既想要又想要。"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平台开始试点"动态温控计费",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不同需求。毕竟,在炙烤模式下,谁都不该被迫进行"耐热极限测试"。

网约车特惠单没有“空调自由”?已有司机被停运、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