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本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诗意时节,可近期两则新闻,却让人心头一紧。一则是北京女子张某为祈福烧纸,未做安全防护,残火引发火灾,致使9辆汽车被烧毁或烧损,最终被刑事拘留;另一则是江苏南通等地豪华殡葬品再度引发关注,200平米双层纸别墅售价高达1.5万元,尽管去年当地已出台禁令,但此类物品仍在大量销售。
这两则新闻,恰似两声警钟,重重地敲响在人们心头,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文明祭扫的路,究竟还有多远?
先聚焦北京那场令人痛心的火灾。3月30日中午,朝阳区嘉创路与无名路交叉口南侧,狂风呼啸,好似在预示着一场灾祸的降临。44岁的女子张某,如往常每月初一、十五那样,带着4袋纸元宝,匆匆来到这片荒地。她站在铁皮围挡旁,在狂风中艰难地蹲下,双手微微颤抖着点燃纸钱。大风将火星吹得四处飞溅,未燃尽的纸灰,像雪花般随着大风肆意飘散,可她一心沉浸在祈福之中,并未在意这些潜在危险。她或许满心期许着平安健康,却未曾料到,未熄灭的残火在短短几分钟内,便燃起熊熊大火,将9辆汽车无情吞噬。
这场火灾,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财产损失,更给社会安全投下了巨大阴影。每年清明,类似因上坟焚香、烧纸引发林区着火的事件屡见不鲜,森林资源在大火中遭受重创,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岌岌可危。星星之火,真的足以燎原,在清明祭扫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彻底摒弃侥幸心理。
一场因烧纸引发的大火,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祭扫方式潜藏的危险。而与此同时,在祭扫用品市场,另一股不良风气也在肆意蔓延,那就是豪华殡葬品的泛滥。
从去年南通6800元的纸别墅,到今年200平米售价1.5万元的双层纸别墅,价格愈发离谱,规模愈发夸张。200平米的双层纸别墅,外观气派非凡,精致的雕花栏杆环绕着小院,好似一座真实的豪华庄园。屋内纸制的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从等离子电视到欧式真皮沙发,无不栩栩如生。甚至连纸制的新款新能源汽车都停放在“车库”之中,仿佛随时准备载着逝者开启新的旅程。商家虽称成本占比高,并非暴利行业,但这般豪华奢侈的祭祀用品,真的有必要吗?
天价豪华祭祀用品的背后,暗藏的是攀比的不良风气。有人错误地认为,烧的东西越贵重,就越能体现对逝者的尊重,越有面子。殊不知,慎终追远,重在“情真意切”,绝非“虚有其表”的形式堆砌与“盲目攀比”的排场较量。这些纸别墅,除了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理,带来的只有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甚至还有火灾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当扛起监管大旗,雷厉风行,将相关禁令严格落实到底,从生产、销售的源头堵死豪华奢侈、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流通之路。不能因为所谓的 “尊重民风民俗”,就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移风易俗,虽然艰难,但势在必行。对于违规售卖者,必须依法严惩,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从自身做起,摒弃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祭扫观念。缅怀先人,重在心意,而非物质。一束鲜花、一次清扫墓碑、一篇深情的祭文,同样能表达我们对逝者的思念与敬意。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祭扫、绿色祭扫,采用网络祭扫、植树祭扫等方式,既环保又安全,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清明,本应是一个“天、地、人”和谐合一的节日,是我们缅怀先人的庄重时刻。莫让这些“邪火”污染了清明的风气,莫让攀比和愚昧掩盖了清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清明回归本真,让文明祭扫成为新风尚,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对传统最好的传承。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