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首艘航母是辽宁舰,而辽宁舰的前身就是苏联航母瓦良格号,那么瓦良格号航母到底是怎么来到中国,又成为中国的首艘航母的?这得从一个人说起。
徐增平1952年生于山东潍坊,17岁参军入伍,1983年服役14年的徐增平复员,成为一名平头百姓,但当时“改革春风吹满地”,徐增平也加入了“下海”的行列,在广州做起了生意,没过几年,还不到40岁的徐增平就已经是身价千万的大老板了,注意,这可是在80年代,当时一个冰棒大概5分钱吧。
按道理讲,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徐增平和瓦良格号航母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徐增平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名字,但1997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而打电话的人身份很不一般,那是贺龙元帅的儿子,时任解放军海军副司令的贺鹏飞。
徐增平曾经做过很多梦,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有这么一个大人物打电话给自己,更想不到,这个电话让他与瓦良格号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改写了新中国的海军史,最终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贺副司令的意思很明白,希望徐增平以普通商人的身份,前往乌克兰买下瓦良格号航母,我军在此基础上进行借鉴、参考,将提前实现几代人的航母梦。贺鹏飞是一个爱国军人,虽然退伍了,发财了,但爱国之心没有变,因此一口答应。
有人可能觉得,要买瓦良格号就买嘛,干嘛要一个商人出面?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曾经“求购”过,当时苏联刚刚解体,瓦良格号还是半成品,已经没人要了,即便如此,独立出来的乌克兰要价20亿美元,这超出了咱们的心理价位,只好放弃。
后来瓦良格号被搬空,一放就是好几年,早已锈迹斑斑,乌方看到这么摆着也不是一回事,终于打算出手,此时海军就心动了,但为了避免大国干涉,以及卖方“狮子大开口”,就决定找一个爱国商人出面,经过一番筛选,贺副司令选中了徐增平。
后来徐增平积极筹资,变卖家产,甚至到处举债,终于获得了购买权,但就在他以为一切都搞定的时候,乌方变卦了,出售变成竞拍了,好几个国家将瓦良格号的价格吵到2000万美元,好在徐增平还是拿下了。
即便如此,后续的麻烦依然不断,一开始是美国驻乌克兰的武官特地飞到瓦良格号去看了,确实发现只剩下一堆空壳之后,才表示这艘航母已经失去了修复价值;后来,土耳其又趁机敲诈,不让瓦良格号过海峡,因此瓦良格号在黑海漂流了好几年,在此期间徐增平想尽办法筹钱,最终瓦良格号回国时,花费的资金超过1亿美元。
瓦良格号回国后,徐增平将其捐赠给了国家,自己的公司也宣告破产了,此后的十几年,徐增平都在赚钱还债,其中一笔2.3亿港元的债务,他整整还了18年。后来徐增平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还清债务,又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身价数十亿,而他买下的瓦良格号也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国海军的首艘航母,对于瓦良格号的研究,的确大大加快了咱们研发航母的速度,这其中离不开徐增平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