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罕见地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达“非常生气”,并威胁若俄乌停火协议无法达成,美国将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这一强硬表态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动机和逻辑?这种表态又会对美俄关系和俄乌冲突产生何种影响?



一、特朗普为何“雷霆震怒”

特朗普的愤怒并非毫无征兆。3月27日,普京提出在联合国主持下,讨论乌克兰实行临时管理并举行民主选举的提议。这一建议不仅未得到联合国认可,美国白宫也迅速强调“乌克兰的未来只能由乌克兰人民决定”。

特朗普将复活节(4月20日)前促成俄乌停火,视为塑造自己“和平使者”形象、增添执政政绩的关键契机。普京的提议,在他看来,直接否定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合法性,极大阻碍了停火协议的推进。此外,俄罗斯指责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袭击库尔斯克天然气站,并暗指法国和英国参与其中,这让特朗普的“和平计划”面临泡汤风险,自然令他心急如焚。



二、关税威胁:真能奏效?

特朗普宣称,若俄乌停火协议未能达成,美国将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这意味着相关国家可能会被限制进入美国市场。俄罗斯每天出口约700万桶石油,占全球供应的10%左右,主要买家包括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国。一旦美国实施这一举措,全球能源市场将遭受巨大冲击,油价极有可能飙升,欧洲国家将首当其冲。

但特朗普真的会付诸行动吗?回顾他的第一任期,对中国大规模加征关税,结果导致美国企业负担沉重。如今若对多个石油买家采取同样手段,不仅会冲击国际能源市场,还会让盟友承受巨大经济压力,且美国国会也未必会支持。因此,这一关税威胁更像是政治施压策略,而非切实可行的政策。



三、美俄关系:利益博弈下的“双面派”

尽管特朗普在采访中怒怼普京,但又强调两人关系“铁得很”,还计划下周再次沟通,并表示只要普京做出正确决定,他就能“消气”。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充分体现了美俄关系的本质——表面对立,实则是利益博弈。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俄关系起伏不定。一方面,特朗普希望缓和美俄关系,在外交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政治势力对俄罗斯保持警惕,限制了他与俄罗斯走近。因此,特朗普不得不在言辞上对普京强硬,同时在幕后保持沟通,寻求利益的平衡点。



四、特朗普的政治豪赌

特朗普此次表态,更像是一场政治豪赌。其一,他赌普京会因关税威胁而让步,若俄罗斯在经济压力下妥协,特朗普便可宣布外交胜利。其二,面对民主党对其外交政策软弱的指责,他试图通过“怒怼普京”,向美国国内选民展示自己的强硬形象。其三,特朗普希望借此让欧洲盟友继续支持美国政策,尽管制裁俄罗斯石油买家会使欧洲面临能源危机。

然而,现实情况对特朗普并不乐观。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西方制裁非法,普京也强调支持和平解决冲突,但不会牺牲俄罗斯的利益。特朗普的威胁,或许最终只会沦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

特朗普此次对普京的怒斥,看似气势汹汹,实则透露出无奈。在大国博弈中,决定胜负的并非言辞的激烈程度,而是对局势的精准掌控。特朗普的强硬表态能否取得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