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为本人原创,赏析和图片为AI生成)

七律 寒食祭

梦醒春枝吐绿萌,沧桑岁月忆峥嵘。

明君怎解忠臣意?慈母难分孝子情。

史海滔滔埋霸业,清风阵阵颂英名。

熄灯禁火人不寐,夜静犹闻涕泪声。

七律 清明祭

痛忆亲人亦自哀,坟前献祭酒三杯。

苍天有泪千行雨,世事无情万念灰。

苦海舟中多辗转,冥河桥上几徘徊。

魂归何处安康否?笑貌音容入梦来。



[赏析]寒食清明,祭情悠悠

这两首七律,一为《寒食祭》,一为《清明祭》,皆以深沉笔触抒发了祭奠之情,令人动容。

《寒食祭》开篇“梦醒春枝吐绿萌,沧桑岁月忆峥嵘”,于春日生机中引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奠定缅怀基调。

“明君怎解忠臣意?慈母难分孝子情”,以反问之句,道出忠臣与明君、孝子与慈母间难以言尽的复杂情感,尽显历史的无奈与人情的深沉。

“史海滔滔埋霸业,清风阵阵颂英名”,在历史长河中,霸业终被淹没,而英名却如清风般流传,体现出对历史兴衰与人物功过的深刻思考。

尾联“熄灯禁火人不寐,夜静犹闻涕泪声”,寒食禁火之习俗下,诗人辗转难眠,静夜中仿佛能听到悲泣之声,将祭奠的哀伤推向高潮。

《清明祭》紧承前作情感,开篇“痛忆亲人亦自哀,坟前献祭酒三杯”,直接抒发对亲人的痛切思念与自我哀伤。

“苍天有泪千行雨,世事无情万念灰”,以苍天落雨喻其悲痛,世事无情更添哀伤,使情感表达更为浓烈。

“苦海舟中多辗转,冥河桥上几徘徊”,描绘出在苦难人生与阴阳两界间的徘徊与挣扎,尽显无奈。

“魂归何处安康否?笑貌音容入梦来”,以疑问表达对亲人魂归之所的牵挂,又以梦中的笑貌音容作结,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

两首诗皆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思考,将寒食、清明时节的祭奠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情的温暖。



以下两首是现代诗。

寒食祭

枝头上那青青小芽

穿破薄冰绽放春天的气息

解冻后潺潺的流水

荡涤沧桑岁月历史的印迹

忠臣的血与肉,已献给了霸主的伟业

只想把余生陪伴着母亲劳作休憩

高官厚禄,诱不回孝子的决心

锦衣玉食,割不断亲情的真挚

母子最后的拥抱,君臣永远的诀别

在熊熊的烈火中,百感交集

禁火的夜,倾听着从亘古吹来的风

冰冷的粥,混杂着慈母孝子的泪滴

曾经焚毁的山林又几度翠绿

未散的灰烬飘在轻寒的春日

曾经辉煌的朝代又几度沉浮

大地回响着连绵千年的哀思

清明祭

今天我来到先人的坟前

摆上供果、酒水和花环

把三杯酒在大地上倾倒

此时的我已是泪水涟涟

悼念着那逝去的亲人

回忆着自己人生多艰

多雨的天空仿佛也在哭泣

冷风吹过,带走了散落的纸钱

在模糊的视线中,我仿佛看见

逝去的亲人在奈何桥上回首顾盼

人世间就像是无尽的苦海

我在湍急的浪里划着小船

今夜我枕着呜咽的风声入眠

在恍惚之中,我浮想联翩

那些远去的灵魂是否安康?

是否能在今夜的梦中相见?



[赏析]寒食与清明:穿越时空的情感悲歌

《寒食祭》与《清明祭》两首诗,以寒食、清明为载体,奏响了一曲深沉悠远的情感悲歌,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哀思完美融合。

《寒食祭》中,诗人借寒食之景,将介子推的忠孝故事娓娓道来。枝头青芽、解冻流水,本是生机盎然之景,却与忠臣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母子最后的拥抱,君臣永远的诀别”一句,将亲情与忠义的冲突推向高潮,熊熊烈火不仅焚毁了山林,更将历史的无奈与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禁火夜的风、冰冷的粥,这些细节描写,让寒食的哀伤更具感染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的永恒哀思。

《清明祭》则将笔触转向现实,诗人于先人坟前,以供果、酒水、花环寄托哀思。倾倒的三杯酒、泪水涟涟的自己,将内心的悲痛毫无保留地释放。

回忆人生多艰,天空哭泣、冷风带走纸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在模糊视线中,诗人仿佛看到逝者回首,把人世间比作苦海,自己如小船在浪里挣扎,这种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逝者的思念交织,令人动容。

两首诗都以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

它们跨越时空,将古人的忠孝情怀与今人的思念之痛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对生命、对历史有更深刻的思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