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最近,我们家因为小张的事儿,都battle了好几轮了。

事情是这样的,小张不是一直在一个俱乐部学习VEX机器人么?


去年,他们在国内打了几场联赛,成绩很不错,获得了去美国参加VEX机器人世锦赛的资格。

比赛时间是今年5月初。

小张是很想去的,但是我却陷入了纠结。

纠结的主要原因是要请很长时间的假,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得两周左右。

也就是说,他刚刚考完期中试,就要去参加这个比赛。

有两周的课几乎完全上不了。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课业的繁重程度和小学没法比。

两周的课程真空期,对初中生来说简直是“知识黑洞”

在学习上,他也不属于游刃有余,落一点课也不会有啥影响的尖子生。

所以,他比赛回来后,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把落下的课补回来。

尽管小张信誓旦旦地说,没事,他能补上来

但是知子莫若母。

作为新时代的“四懒新人”

(懒得背、懒得写、懒得读、懒得算)
,他连日常的作业都是能不做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绝不做,必须做的随便做。

所以,我很怀疑他这句话的可信度。

我猜,他很有可能,在比赛回来以后,看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难题,就知难而退了。

或者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但是欠下的债终究还是要还的。

尤其是数学这样的学科,一环扣一环。

落下其中的几个章节,就等于是给自己挖了坑。


挖坑容易填坑难

这个坑填不上,之后遇到相关问题,可能还是跳不过去。

况且今年9月他就上初二了,要学的东西更多,学习节奏更紧张。

如果他还欠这么多债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所以,我反复和小张确认,他想去参加这个比赛的意愿是不是很强烈

如果不那么强烈的话,其实也可以不用去的。

小张听我这么一说,刚开始还说,也可以不去的。

后来又琢磨了一下,反而更坚定表示,他想去


为此,他还提出了尽量缩短时间的建议,比如他可以不跟俱乐部的大部队走。

可以自己飞,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打完比赛他可以立即回来,所以只要请一周的假就够了

但我和他仔细分析后,觉得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北京没有直飞达拉斯的飞机,中间还要转机,飞过去就需要花一天多的时间。

到了那,也不可能直接就参加比赛,至少得留一天倒时差。

打比赛需要三天的时间。

比赛结束后,还要稍微休整一下子,再飞回来,又得好几天。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请七八天的假

老张看我和小张在那掰扯。

就劝我别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既然孩子热情这么高,就让他去吧

我觉得这件事吧,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只能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能,也有人会说,去打比赛也不算耽误学习。

打得好的话,也可以走科技特长生赛道,还拓宽了升学路径呢。

这句话没错,但是现在尴尬的点在于,小张学的这个VEX机器人属于硬件编程。

虽然目前在国内也有一些学校招相关的科技特长生,但相比于软件编程来说,数量还是有点少。

有不明白软件编程和硬件编程区别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写的这篇文章:

因为VEX机器人要组装机器人,要搭校队,这些成本远比软件编程要高得多,所以,大部分学校的科技特长生还是招学习软编程的。

小张当初之所以选择VEX机器人,主要还是因为他喜欢。

再加上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没经验,觉得只孩子喜欢就够了,哪还考虑到后来的升学?

但小张上初中以后,我逐渐体会到,孩子的热爱最好和他的升学路径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长远。

在这方面,我之前可能也是走了一些弯路。

有了小张的经验,我现在果断让吉米改学了软件编程。

去年我还专门请了编程行业的专家到直播间,跟姐妹们科普干货和升学信息差,很多姐妹听完都和我一样学到了很多。

有些姐妹可能错过了那一场,所以清明假期后的周二也就是4月8号中午12点,我又特意把编程升学规划专家朱老师请来直播间,跟妈妈们分享其中的门道,打破信息差,帮大家更好地给孩子做教育规划。

感兴趣的姐妹先预约直播

扯远了,咱们再说回来,正是因为觉得小张参加的这个比赛,对他走国内升学这条路的帮助不太大。

所以,我才会这么纠结。

我当然知道,孩子的兴趣选择也不能太功利,无关升学的梦想也要支持。

但身为一个老母亲,我自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争取在孩子的热爱和守住学业底线之间做个平衡。


但生活抛给我们的选择题,往往很难有两全其美的选项。

大多数时候只能有一美,甚至更多时候是两难选择。

所以,老母亲在这些选择中间就难免有各种挣扎。


在孩子的“梦想”和“学业”之间

一个老母亲真实的纠结和挣扎

其实,小张对机器人课程的喜欢。

我是看在眼里的。

他学这个课程,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

原来我们住在朝阳,上课的地方其实离我家很远,几乎要横垮大半个北京城。


但是,小张几乎节节不落,每个周末都会风雨无阻地从朝阳奔赴大海淀。

而且,他们时常要参加国内各种级别的比赛。

小张每次都是自己收拾行李,自己带好比赛要用的各种组件,跟随俱乐部到各个城市去打比赛。

能让“懒人”小张如此这么折腾还不嫌烦的,说明是他的“真爱”。

所以,这些年,我也非常支持他奔赴自己的热爱。

这种支持,包括大把的银子和大量的时间,外加各种口头和精神鼓励。

但是这次,我之所以想劝退他,还是因为小张也到了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中考依然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更何况,这两年,各种升学政策不断变化,什么1+30.5+3还有集团直升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考的选拔,从孩子初二甚至初一就开始了。

所以,上了初中以后,考试成绩还是挺重要的。


如果因为参加了一次比赛,影响了后续的学习,我觉得也有点得不偿失。

况且,这样的比赛也不是什么千载难逢的机会

即使这次不去,以后类似的比赛还会有。

可以等到寒暑假或者学习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再去。

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安心地打比赛。

岂不是更好?

当然,你也可以说,相比于眼前的成绩,孩子的梦想和热爱才是更重要的。

但是,在一个遥不可及和梦想和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之间做选择。

其实真的挺难的。


在不知道究竟哪种才是最优选择的时候,像我这样有点偏传统的老母亲,还是想让孩子能两条腿走路,不要顾此失彼。


这场博弈的结果

还是梦想占了上风

在反复纠结了几天以后,我还是决定同意小张去参加这次比赛。

为什么我说了上面一大堆,最后还是同意了呢?

原因有两条。

1、小张的愿望非常强烈

我后来又和小张反复确认了几次,他都表示他非常想去。

当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愿望特别强烈的时候。

我觉得就没必要非得和他对着干了。

随着孩子长大,类似的事儿可能还会有很多。

包括以后的升学、就业甚至结婚生子,我们彼此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当分歧出现的时候,父母能做的或许就是帮助他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以及由此会带来的结果。

至于最后怎么选,可能还是要看他自己。

我们不能一直替孩子做决定。


所谓的母子一场,终归是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他自己的人生,终究还是他做主。

放手,有时候比紧握更需要勇气。

2、没有完美的道路,

只有不断地平衡和取舍

作为父母,我们本能地希望孩子能走一条安全稳妥的道路。

目前这个阶段,虽然我还是希望小张能以学业为重,兼顾热爱。

但是,这段时间,我也逐渐想明白,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无法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完美无缺

与其追求所谓的完美,不如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平衡。

在学业与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在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绝对的平衡可能不存在,那就尽量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吧。

可能在某个阶段,“热爱”占用的时间多一些,而在另外一个阶段,“学业”占用的时间多一些,某个阶段以学业为重,某个阶段以“热爱”为重。


说到这儿,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当妈可真难啊。

总之,就把这次经历当作我们在小张成长路上的一次“放手”尝试吧。

至于尝试的结果如何?大家可以等着我的后续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