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围棋的世界里,无论是亲自对弈,还是观棋助兴,我们都越来越依赖于AI所提供的胜率分析。当一位高手在AI推荐的选点之外走出一步棋时,往往会招致观战棋迷的诸多质疑与批评;而棋友们在复盘时,也常常将AI的选点奉为圭臬,一旦自己的落子不在AI的推荐范围之内,便急切地想要纠正。然而,不知大家是否察觉到,长此以往,我们是否会逐渐失去对围棋本身的热爱与兴趣呢?

其实,围棋的魅力远不止于胜率的高低。在冰冷的数字背后,还有着人类情感的博弈,而这才是人类下棋真正的乐趣所在。棋盘上每一颗棋子都承载着棋手的情感与思考,每一次落子都是对局势的独特理解和对对手的洞察。当我们沉浸于这种情感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时,围棋才真正变得生动而富有魅力。


让我们先看一道死活题。白先,黑棋能活么?


失败图:白1打吃是最容易想到的,这样黑2以下可以弯四做活,白失败。


正解图1:白1点是正解,黑2若粘,白3可退,黑4挡白5断,黑棋不入气,净死。


正解图2:白1点时,黑2虎也不行,白3断后仍然会形成不入气,黑净死。

本题从死活角度难度并不高,但在实战对局中若出现,棋手们往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问题图:黑1扳白2挡时,黑3点,白该如何应对?


图1:黑1扳白2挡时,黑3若接上直接做活,绝艺判断黑棋胜率为96.6%(+9.5目),但实战黑棋显然认为自己左边已经活棋(参考失败图),于是走了A位点入。


在实战中,白棋敏锐地察觉到左边的黑棋是死棋,若在B位点入,便可一举绝杀,绝艺的判断也显示此时白棋的胜率将飙升至97.1%,净胜9.5目。然而,白棋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在1位接,这一着棋使得胜率降至56.5%,仅领先0.5目。究竟是何种因素促使白棋放弃如此明显的绝杀机会,而选择了看似保守的下法呢?


思考图:白棋敏锐地意识到黑棋尚未察觉到左边的绝杀手段,如果此时直接在左边动手,黑棋很可能会在右下角补棋(例如黑4)。这样一来,白棋下方的△五子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白棋没有开AI,不能像绝艺一样拥有精准的计算能力,可以判断出此时只要在1位点,就能领先9.5目。既然黑棋尚未察觉到左边的绝杀,那么黑棋很可能会将2位的打拔当作一个普通的官子。只要棋盘上还有更大的利益可图,黑棋就不会主动走到这里。因此,白棋也无需急于出手。

白棋的策略是先确保右下角的白棋活出,先立于不败之地,再伺机在左边使出绝杀。


实战图2:白1粘后白3飞是好手,这样得以白7将△两子拉回,此时左下黑△和中腹黑◯都未活净,白棋治孤基本无忧了。


实战图3:黑1断败招,白2以下吃掉两子后,甚至还没来得及引爆左边的炸弹,就已经奠定了胜局。

总结

真正的围棋高手,并不会单纯地追求胜率,而是会通过揣摩对手的心态、分析局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整策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正是人类对弈的趣味所在,或许,我们不应该被AI的胜率完全束缚住手脚。围棋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可能,在于棋手们在对局中所展现出的个性与风格。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份对围棋的纯粹热爱,去感受每一局棋的独特魅力,去享受下棋过程中的每一次思考与决策。毕竟,围棋不仅仅是一场胜负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