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先满足集邮群众的利益,才会有公司创收。
1978年集邮活动恢复以来,有几次很好的创收机会,都是先满足了集邮群众的利益。
第一次是1978年7月1日中国邮票公司在北京恢复营业,当时公司所出售的邮品有老纪特,售价仅比面值高11%。让一些老集邮者率先收获第一桶金。
随后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各地到集邮公司抢购邮票狂潮。由于购买者多,挤坏柜台时有发生。
一直到1984年,新邮票没有打折的,基集邮者买到就是赚到。这段时间,公司的收益增长速度非常快。
第二次是整个90年代。
随着集邮收益的广泛传播,集邮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趋之若鹜,遂引发了1991年和1997年两次新邮抢购大潮。
这段时间集邮公司的收益创下了历史新高!之所以会这样,源于80年代新邮买到就是赚到的示范效应使然。
第三次是2010年,
以80版猴票首次突破万元关口为代表,老票行情出现了普涨,平均上涨了2-3倍,集邮者手里的老票涨了,让不少集邮者重新返回集邮队伍,据初步统计,这一次增加了大约三百万人!
那么最近十年为什么集邮队伍越来越萎缩了呢?
从2024年上海亚展发行的“芯片”小型张似乎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该张曾经吸引了不少上海投资者青睐,正要大显身手的时候,不料截留现象再度出现,说好的出售五天,结果第二天中午就突然说售罄了,这让投资者立即停止投资,芯片小型张行情很快就从300多元一路跌至目前80多元,再无起色了。
截留本质上是对投资市场的一种掠夺,破坏了市场规则,伤了投资者利益,其危害就是阻碍集邮队伍壮大。
实际上,只要严格按照集邮者购买多少就发行多少的原则,就不怕不吸引集邮者青睐。
“西游记五”双连张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集邮者预购量为四十万版,发行量就是四十万版,这样就不会打折,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吸引更多的集邮者购买。
综上,集邮要想搞创收,就要先满足集邮群众的利益,集邮群众的利益都保证不了,集邮行业还能有发展吗?
来源:毕氏邮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