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您讲述自闭症少年喆喆的故事。对于自闭症群体来说,最好的康复办法就是走出家门,接触社会。为了培养喆喆各方面的能力,喆喆妈妈做了很多努力与尝试。一点一滴地教会喆喆更多技能。但是因为喆喆不能适应社会规则,又不会表达,每次带他出门,她都会反复叮嘱、小心翼翼。她希望喆喆不给别人造成困扰,更希望身边能多一些鼓励和包容的目光。


为了锻炼喆喆,妈妈王爽有时间就会带他逛超市买东西,在生活中训练他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已经16岁的喆喆正好是青春期,和其他孩子一样他开始叛逆,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喆喆心情不错,但之后从进门到换衣服、鞋子、每一个步骤都像是按了暂停键,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才能完成。面对妈妈的催促和提醒,喆喆丝毫不被影响,就像是一只小蜗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很多人印象里,自闭症孩子是某一方面的“天才”,比如对数字的敏感,对色彩的认知等等,但现实中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不光不是天才,还都伴随智力发育障碍。看上去一项普普通通的生活技能,对他们而言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喆喆的做菜技能,就是从小学开始训练的。现在他已经有了好几个拿手菜。

喆喆的妈妈王爽说:“我们每次做饭的时候,感觉他还挺感兴趣的。他愿意凑在身边,然后我们就开始尝试着让他去动手。从一开始摘摘菜叶,后来让他跟着去切菜、备菜,后面放手让他试着去做。我的想法是他以后至少能够会花钱,自己能够把菜买回来,把饭菜做好,能够吃饱。”



吃饱穿暖,这不光是喆喆父母,也是无数自闭症儿童的家人,对孩子未来最简单的奢望。自闭症孩子的一生都需要有人陪伴照顾,父母能陪他们走多远?等父母老去的那天,这些孩子该怎么办?

喆喆的妈妈王爽说:“凭我们家长自己真的还想不到说当我们没有能力照顾他的时候,这个孩子怎么安置他。我们现在就是希望整个从国家,包括身边的街道社区开始,如果有一些专门给他们的托养机构,政府能给配上一些专业的老师或者护理人员,能够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然后再给他们有一些运动呀休闲呀这样的一些安排,这样我们就踏实了。”



每年的世界自闭症日,崂山区都会如期举行一场关爱孤独症儿童的活动,2021年,几位有同样经历的孤独症儿童父母,共同成立了崂山区蓝丝带助残公益互助中心,互助中心为孤独症人士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将孩子们带入社会大众视野,通过近距离地接触,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度和接纳度,减少误解和歧视,帮助孤独症群体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喆喆的妈妈王爽说:“大家有一些抵触、排斥,就是因为他不了解。大家了解了之后就会多一点理解。那很多人在理解之后他还愿意去帮助他,愿意给他一个支持给他一个包容,那这样走出家门的时候,我也不用那么紧张,孩子也不用那么紧张了。只有家庭支持和这种外部支持都有,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每10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孤独症

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孤独症群体需要的不是俯视的怜悯

而是平等的目光和理解、包容.....

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希望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来源:崂山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