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日本仍手握700万兵力?为何会突然投降?
77年后,美军公开一份被截获的密报,原来让日本投降的,并不是炸开的那两枚原子弹。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对日本实施了持续的战略轰炸,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早已在燃烧弹攻击下化为焦土,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下降至战前的 40%,全国每天有超过 300 万人面临饥饿。
更致命的是,美军实施的“饥饿作战”,彻底切断了日本的海上补给线,让本就资源匮乏的日本,陷入了粮食和能源的双重绝境。
1945年5月,德国投降,让日本失去了最后一个盟友。
同年 7 月,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情报机构得知,美国正在研发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日本内阁紧急召开会议,认为一枚炸弹不足以改变战局,为了继续战争,日本还提出了“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计划。
苏联对日宣战后,苏联红军在远东战役中,投入了 150 万兵力、2.6 万门火炮、5500辆坦克和 3800 架飞机。
而号称“百万精锐”的日本关东军,实际兵力却不足 70 万,且装备落后,战役仅持续 了10 天,关东军就损失了 67 万人,彻底摧毁了日本军部的抵抗意志。
裕仁天皇紧急召见内阁重臣,口述了那封改变历史的密电。
“帝国已无力继续战争,然投降并非终点,而是为保存国体、蓄积力量之权宜之计。”
这份密电被美军截获后,说明早在原子弹投放前,日本就已经在秘密讨论,投降的可能性了,原子弹的爆炸,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裕仁天皇又给美国发去密电,投降的前提是“保留天皇地位”,美国政府经过权衡,最终接受了这个条件,这才有了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军国主义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
近年来更是积极备战,妄图再次挑起对华战争。
裕仁天皇的密电提醒我们,日本的投降并非真正的反省,而是政治博弈的结果,我们必须要保持警惕,在必要时刻,给日本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