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领变成“新农人”是怎样的体验?濠江区滨海街道钱塘社区村民林秀英或许有发言权。去年从外资公司离职后回到家乡,她选择加入汕头市远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远绿公司”)担任主管,带领一帮村妇,用勤劳铺就致富路。
半年多的时间,林秀英感受到的不仅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下乡村振兴的蝶变,更感受到农村妇女当家做主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激发了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热情。
远绿公司扎根濠江区十多年,在总经理刘镇涛的带领下,一片片撂荒地被改造成高产稳产的“希望田”,刘镇涛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近期在当地社区支持下,远绿公司计划开设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远绿公司的不断壮大,正是村企双向奔富谋振兴的缩影,越来越多的“林秀英”投身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林秀英和同事做直播前的准备。南方+ 余丹 拍摄
“门外汉”转型种植大户
记者初识刘镇涛,是在2020年。彼时他成立远绿公司已近6年,在滨海街道盘下了数百亩撂荒地种植胡萝卜、红薯等作物。每次采访,刘镇涛都会带着记者去到田间地头,绘声绘色讲述这些年他深耕这片土地的故事。
2013年,法学专业的刘镇涛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回流”家乡投身农业,只因“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这片土地,深信农村大有可为”这一坚定信念。十几年间,刘镇涛虚心请教农业专家,苦心钻研农业知识,着力发展胡萝卜、红薯、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终于将社区的撂荒地改造成高产农田,自己也完成从“门外汉”到种植大户的历练转型。
在滨海街道,远绿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覆盖了包括里前、五一、上头等社区,种植面积高达600多亩,客观上为社区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益。此外,因为劳作需要,远绿公司雇佣了一批周边社区的富余劳动力,解决了部分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受益的大约有50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刘镇涛算了一笔账,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远绿公司还采取“党支部+基地+公司+农户”的形式,引导周边社区一些农户一起种植,开展助农收购。
近几年,刘镇涛不断探索经营模式,顺应农业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将种出来的好产品打造成特色农产品。他还创办了电商公司,开设直播基地进行线上“带货”,不断向外展示濠江乡村振兴成果,推动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约访刘镇涛,采访地点多半安排在直播基地,这里已然成为他的“主战场”。每逢下午4时,刘镇涛和团队成员都会轮流直播。镜头前,这个皮肤黝黑的“新农人”化身主播,谈起农产品滔滔不绝。“我们一般就是直播2小时,一天平均下来有1000多单的销量。”刘镇涛说,自从去年引种榴莲蜜薯以来,线上线下已销售超50万斤。
搭乘电商快车的东风,在濠江种植的果蔬远销全国各地,刘镇涛也荣获了省优秀乡土专家、乡村振兴农业头雁带头人等称号。
村企双向奔赴实现奔富
刘镇涛的雄心不止于此。作为一名区级政协委员,他也时常在思考该如何响应“百千万工程”。办公室的墙上,贴着远绿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年我们要申报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刘镇涛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在今年完善好自有农业电商的升级优化,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电商,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争取完成年营业额3000万元。”远绿公司去年产值2800万元,其中仅榴莲蜜薯产值高达2000万元。
远绿公司中期目标是争取在2027年完成脱毒种苗的培育扩繁,并实现从农产品种植到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服务。为此,刘镇涛已提前做好规划,但横亘在眼前的难题是,有没有更合适的场地?刘镇涛坦言,虽然公司规模还不算大,但行政办公、种植基地、分拣中心分散各处,始终对公司管理造成影响。
获知远绿公司的发展难题后,五一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长杰主动与刘镇涛对接。经过一番探讨,双方一拍即合,计划村企合作办农产品加工厂。社区还专门开会研究该事项,初步为远绿公司规划了一块合适的场地。
林长杰的底气,源自于今年初社区成立滨海街道首个强村公司。林长杰介绍,成立强村公司是为了给当地村民更多的就业机会。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萧条,越来越多从事建筑业的务工人员回到社区,劳动力资源富足。但由于缺乏专业劳务服务公司,村里的劳动力难以顺利转化。强村公司成立后,可凭借本地化优势和对村民的组织管理,向外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劳务服务,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强村公司注册成立,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找活干”。林长杰说,未来社区经联社与远绿公司合作,可以充分挖掘并大力协助推广本土特色农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强村公司则负责提供劳动力支持,涵盖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所需劳动力,村企双向奔赴实现双向奔“富”。
刘镇涛的雄心也是其初心:助农增收促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虽然目前加工厂计划还处于探讨阶段,但是社区的支持,宛如一剂强心针,令刘镇涛倍受鼓舞,“未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实现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乡村振兴梦想正照进现实
事实上,在濠江区,“百千万工程”中双向奔赴的案例还有很多。环境景观方面,濠江区把握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镇村建设契机,开展辖内主干道沿线建筑物外立面风貌提升、绿植景观美化优化,辖区风貌持续改善提升。产业方面,濠江区把握深圳南山对口帮扶、产业协作契机,先后揭牌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濠江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推动两地资源精准对接。
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濠江区持续跟进村企结对帮扶工作,已成功推动近百家企业与61个社区全面结对帮扶,2024年共投入帮扶金额超2900万元,完成帮扶项目76个。濠江区擦亮“中国建筑之乡”金字招牌,推进33家建筑业企业与7个街道结对,确定帮扶项目40个,金额共计超1亿元。其中,“清秋山院休闲绿道升级改造项目”“马滘官池音乐喷泉项目”分别入选2023年、2024年广东省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连续2年有项目入选的区县。
凡此种种,是“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濠江区积极凝聚各方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将企业所能与乡村所需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资产、资金、人才、科技、市场资源等要素的高效化配置,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在这条双向奔“富”的道路上,激活的不仅是濠江的土地和产业,更激发了濠江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处处是风景,步步闻花香。对于濠江百姓来说,“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成效实实在在:生态环境越来越美,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旺,幸福感越来越强,乡村振兴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信息来源:南方+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