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火星一直备受人类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颗星球,人类已经向火星发射了多台火星车,而来自NASA的“毅力号”(Perseverance)就是其中之一,自从2021年在火星表面成功登陆以来,这台火星车已经传回了大量的探测数据,直到现在,它仍然在火星上工作。
(↑“毅力号”火星车)
根据NASA近日发布的消息,“毅力号”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块恐怖怪石,其表面小球密布,似乎有什么东西破壳而出。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这块怪石位于火星上的杰泽罗陨石坑边缘区域,发现时间是2025年3月13日,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St. Pauls Bay”,从“毅力号”传回的照片可以看到,它具备了一种类似泡沫的结构,在火星表面的背景中显得很是另类,也正因为如此,它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图源NASA)
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毅力号”的远程微成像仪 (RMI) 对“St. Pauls Bay”进行了仔细观察,结果发现,这块怪石的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量的球状物。
这些小球整体上呈深灰色,大小都在毫米级别,其中有一些小球呈现为拉长的椭圆形状,仿佛是曾经被轻轻挤压过一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些小球的表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孔洞,似乎是有什么东西破壳而出所留下的痕迹,看上去让人觉得有点恐怖。
(↑图片来自NASA)
不得不说,“St. Pauls Bay”实在是令人浮想联翩:这块怪石表面的小球,会不会是火星上的某种生物产下的卵,而在“毅力号”发现它们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孵化出来了?
当然了,这只能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猜测,毕竟据我们所知,能够产卵的生物已经足够复杂,而以现在火星上的自然环境来看,简单的微生物能不能生存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就更不用说支持这种复杂生物的生存了。
那么,如果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又应该如何解释呢?对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小球可能是在液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结核”。
(↑地球上的类似结构)
简单来讲,已知的探测数据表明,在远古的火星上,很可能存在大量的液态水,当富含矿物质的水流在岩石的孔隙或裂缝中渗透流动时,周围环境的化学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水中的某些矿物质逐渐从水中析出并沉淀下来。
在此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矿物质会逐渐聚集在一起,围绕着某个微小的核心(比如一个矿物颗粒)不断“生长”,就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形成一个个球状的“结核”。
另一种解释则是,这些小球可能是火星上火山活动的产物,在火山喷发的时候,炽热的岩浆可能会被剧烈地喷射到空中,形成大量细小的熔融液滴,这些液滴在空气中快速冷却凝固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就可能变成球状体。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与小天体撞击事件有关。当小天体高速撞击火星表面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导致撞击点附近的岩石瞬间汽化,这些汽化后的岩石会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云,随着气体云的迅速膨胀和冷却,其中的一些物质可能会重新凝结成细小的液滴,并在凝结的过程中形成球状体。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小球在形成之后应该是分散的,而它们之所以会聚集在一起,则可能是因为水流的长期作用,最终沉积在同一个区域,至于小球上的孔洞,则可能是它们形成过程中某种气体逸出的通道,也可能是后期风化或侵蚀作用所留下的痕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只能说是合理的推测,实际情况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家能够揭开这块怪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