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感幸运,在自己职业发展的“要紧处”,遇到了两位改变我职业生涯走向的师傅。

作者 | 刘元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中,确实存在这样的“要紧处”,这几步往往决定着人生的高度与宽度,左右着职业轨迹。

我深感幸运,在自己职业发展的“要紧处”,遇到了两位改变我职业生涯走向的师傅。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境界,激励我朝着人生更高处奋进。

要做学习进取型教师——这是第一位师傅给我的忠告。

“你也会有很多证书的,不用羡慕。”同事孙玉章老师这句安慰又饱含激励的话语,至今仍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当时我与孙老师对桌办公。他是一名资深的专业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斐然。每次他参加先进评选,从文件袋中拿出一张张荣誉证书铺在桌面时,我满心都是羡慕。那时,我觉得他这句话不过是安慰我的玩笑话。毕竟,我已工作4年,依旧两手空空,作为专业课教师,毫无建树又怎么会拥有那些令人渴盼的证书呢?

刚入职的那几年,教学任务繁重,每周要上20节课,而且涉及机械、电学、汽车维修等多个专业学科。我每天只顾埋头熟悉教材,根本无暇精心备课,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教材上枯燥的内容。那段时间,我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对教学工作充满了厌倦,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份工作。

幸好,孙老师不断鼓励我,耐心给予指导,让我在挣扎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力量。这时,职业生涯第一个“要紧处”的机遇悄然来临。

当时,孙老师因为晋升为副主任,无法再兼顾一直负责的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的工作,此项重任交到了我的手中。我大学毕业后就投身教学,动手操作能力本就不足,对训练内容更是一知半解,大学所学的化油器发动机知识也早已过时。好在孙老师前期的精心指导为学生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训练体系。孙老师动手能力强,又善于思考。面对我的困难与挑战,他总是亲自演示、悉心传授训练技巧与方法,不仅弥补了我的专业技能短板,更在精神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我的专业技能得以飞速提升。

在指导学生训练时,我有时会有所懈怠,觉得一些小动作无关紧要,不会影响成绩,便常常忽略细节。孙老师严肃地告诫我:“能站到国家级比赛舞台上的选手,水平都不相上下。参加大赛其实是跟自己比赛,能战胜自己的选手才能真正赢得比赛。” 听了这番话,我默默摒弃了“差不多就行”等与精益求精理念相悖的错误观念。

孙老师课堂教学水平极高,我每次上公开课,既怕他听课,又盼他听课。怕,是因为他会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讲课的不足;盼,则是因为经他评课,我的讲课水平会大幅度提升。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示范校材料准备工作,深入了解专业发展与课程体系建设,主持精品课程、编写教材。在他的指导下,我逐渐体会到工作的满足感与价值感。

如今,孙老师已成长为副校长,但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问或困难,仍习惯向他请教。其实,我从未正式称呼他为师傅,可在我心中,他就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第一位恩师。在他的引领下,我对教师工作的态度从为稻粱谋的无奈升华到了真心热爱。

多年来,我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斩获全国大赛金牌5枚,4次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还成为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

要做反思写作型教师——这是第二位师傅给我的忠告。

长期以来,读书少、教研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一直是我学习和工作中难以突破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我的发展。

2024年6月,我因参加写作训练营而结识淮安技师学院院长朱延华。起初,因自觉水平太差,我不好意思请他点评我的文章。但朱院长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知晓自己有多差,并非难事;但要清楚自己有多优秀,可就难了。”于是,我鼓起勇气向朱院长拜师,没想到他欣然应允。在师傅的鼓励下,我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开始对工作、学习以及教育孩子的经历进行反思,梳理从教20多年来的点滴感悟。短短5个月,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有了50余篇原创文章。

写作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领略到教育的无限可能与深度,更加坚定了我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师傅常言不教写作,可他却以自身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师傅公众号里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上课、听课、读过的文章、看过的电影、学生的作文等,在我眼中那就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库。师傅的文章风格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我每天都会阅读师傅的听课记录,既能学习他如何精准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又能借鉴他对课堂教学的独到见解。师傅常与师生聊天、拍照,还常在报纸发表文章,并经常与徒弟们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心得。他“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师者之心,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因毫无章法、急于求成而犯错,师傅总是耐心地为我指导。我与师傅的日常交流,也常成为他的写作素材。我曾与师傅开玩笑说自己很幸运,即便常以反面教材的样貌出现在他的文章里,也深感荣幸。其实,我与师傅从未谋面,一直通过线上交流,然而他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在开学典礼上对学生提出的“立大志、找榜样、学中做”三点要求,同样适用于我的工作,切中要害。

感恩在平凡的人生旅途中能遇到两位杰出的师傅。他们成为我人生追求的标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与教育教学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回报师傅的教诲,并努力成长为像师傅一样优秀的人。

作者系特级教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 | AI生成

编辑 | 白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