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9级强震震动了缅甸中部。因为地震强度大、震源深度浅,距离不远的泰国曼谷、中国云南等地都出现了明显震感。

在泰国曼谷,不少高层建筑出现轻微受损,有居民拍到顶楼泳池的水直接被震得“泼”了出去,街道上人群四散奔逃,商场餐厅一片混乱。



在这场地震中,有人被突如其来的震动吓得心跳加速,有人抱着孩子冲出家门避难。但也有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老板,可能至今还在心痛:地震来临那天,他的餐厅内26桌客人,在逃命中“顺便”逃了单,一分钱没留下。

地震结束后,他发帖控诉:“没有一位顾客回来结账,总共损失了2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8500元左右)。”



这件事引爆舆论,有人愤怒,有人理解,也有人思考——地震来了,先保命可以理解,那地震走了,责任还回来吗?

地震来了,全城惊慌,餐厅顾客一哄而散

根据当晚的监控视频和餐厅老板回忆,事发当天是晚餐高峰期,店里坐满了客人。就在大家吃着寿司、涮着日料的时候,地面突然开始晃动,灯具摇摆、玻璃颤抖,店内顿时一片慌乱。



吊灯在晃,客人尖叫着冲出去,我们员工还在厨房关火断电,根本顾不上其他。”店主说。

这一震,让他措手不及,也让26桌客人“有理有据”地逃之夭夭。可事情结束后,店主发现,那些客人不仅跑得快,之后也没有一个人回来补钱或者主动联系



最终他损失了20万泰铢,大约是人民币8500元左右。对于一个中小型餐厅来说,这一晚就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利润没了。



吃完就跑,谁来为“逃单”买单?

老板的控诉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

  • “发生地震确实恐怖,但事后没人回来付钱就是不讲诚信。”
  • “吃完霸王餐,借地震当理由,不太能接受。”
  • “再说了,地震也就几秒钟,难道就不能回来一下?”



不过也有网友持不同态度:

  • “谁知道会不会再震啊?当然是先跑命要紧!”
  • “这是天灾,商家损失也不能全怪顾客。”

而这场争议也引出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灾难发生时,人的本能反应和道德责任,应该如何平衡?



地震中的“逃单”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其实,这种在灾难中“逃单”的情况,并非首次发生。日本艺人地震时逃单也曾被骂上热搜。

2015年,日本茨城县发生5级地震,著名艺人Becky在餐厅吃饭时,地震突然来袭,她也顾不上太多,抱包就跑。



结果她自己发推时说“冲出去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立刻被日本网友围攻:“这不是吃霸王餐吗?”、“你怎么不回来结账?”

Becky后来回应说自己坐在大玻璃窗旁边,为了安全才第一时间逃跑。可舆论根本不买账,骂声不断。



这件事说明了一点:即使在重视秩序和道德的国家,地震也会把人性和责任撕开一个口子。

100年前,日本为此发明了“食券制度”

这事儿甚至能追溯到近100年前。1927年,日本发生北丹后大地震,震中在京都、神户一带。当时一家大阪百货就发生过“300多人吃饭时集体逃单”的事件。



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天灾+经济损失”的组合拳,日本后来在1930年左右正式推行“先付费后用餐”的食券制度。

顾客进门先买票,拿着票去窗口领餐,不仅提高效率,也减少逃单风险。直到今天,很多日本快餐店、拉面馆都还在用这种方式。



可以说,这是灾难带来的制度进化

泰国这次地震,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本次地震震中在缅甸中部,震级高达7.9级,属于特大地震。虽然不是发生在泰国本土,但距离曼谷并不远,泰国很多城市都有强烈震感。



有人拍到商场天花板掉落、泳池水狂泼,还有不少人从高楼、电影院、商场中慌张逃出,现场画面确实有点“末日电影”的既视感。

突发灾难时,考验的不只是反应速度,还有责任意识和社会信任。

逃,是人的本能。

回来,是人的品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