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方飑线强袭,珠三角遭遇狂风暴雨突击
4月23日夜间起,我国的降雨重心明显分布在南北两个板块。南方方面,华南地区在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推动下,配合高原槽东移带来的冷空气前锋,出现了典型的强对流天气。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多地遭遇暴雨突袭,局地还达到了大暴雨级别。以广东新丰为例,仅仅半天的降雨量就达到99.3毫米,堪比一整场完整的雷雨过程。
到了24日下午,一条迅速发展的飑线突袭珠三角,广州、佛山、清远、肇庆等地风雨突至。飑线所到之处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最大阵风更是冲上了9~11级,海珠区甚至一度发布提示,称不排除局地短时龙卷的可能。风墙雨柱几乎让城区瞬间变天,户外行人被迫就地避雨,一些路段积水迅速上升,短时内涝现象初现端倪。
随着入夜,强对流仍未偃旗息鼓,新的暴雨单体继续从两广交界地带源源不断生成。广州地区在傍晚经历飑线扫荡之后,又再次遭遇新一轮狂风暴雨。此类情况对于低洼城市道路和排水系统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尤其是珠三角中北部区域,务必要警惕短时强降水可能带来的城市内涝或次生灾害。
二、东北雨雪持续,冷涡携气旋在大兴安岭制造极端天气
与此同时,北方也没有闲着。东北一带因冷涡和气旋持续活跃,在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掀起一轮春末罕见的雨雪天气。4月24日,加格达奇国家站监测到雨雪混合降水量达35.6毫米,这一数字已接近当地历史同期4月降水纪录。
这场雨雪过程从23日晚间延续至24日白天,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局地等区域,虽然范围不及南方暴雨来得广,但在高纬度地区这样的雨雪混杂状态对交通、电力和农事作业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道路湿滑、能见度下降,对于一些仍在进行春耕备播工作的地方农民来说,也带来了不少阻碍。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25至26日东北的雨雪范围变化不大,但强度将有所减弱。这种“拖长尾巴”的冷涡系统仍会在气温较低的背景下继续制造局部中到大雨、甚至短时雨夹雪或湿雪,特别是在早晚时段,寒冷感明显回归,务必做好防寒防滑等安全措施。
三、前汛期开启,南方防涝任务将迎集中考验
展望未来几日,随着高原槽东移深入内陆,南方的降雨重心也将逐步从内陆向东部沿海推进。福建、广东将成为新的暴雨核心区,部分地市可能连续两天以上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的情况,我们根据最新的大气环流形势分析之后可以得出,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抬扩大,以及青藏高原东南侧南风绕流的增强,此轮过程可能标志着2025年前汛期的正式开启,较常年推迟近半个月。
预计4月24日至25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将有大范围雷雨大风天气,福建、广东沿海局地还可能遭遇短时冰雹袭击。气温方面,由于前期桑拿式天气积累了大量能量,大气状态极为不稳定,一旦对流爆发,其强度会非常猛烈。雷暴、高空急流切变、低层急流的交汇将使风力瞬时放大,未来两天仍需警惕突发性强对流。
26至27日,江南、华南、贵州南部、重庆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强降雨仍将持续,叠加效应可能会带来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山区、河谷区域,需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突发。更长时间来看,4月30日前后,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将再次迎来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过程。对此前一直处于气象干旱状态的广西等地而言,这固然是及时雨,但短期内的暴雨集中爆发同样可能引发旱涝急转,对城市排水和农业排涝提出了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