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禾禾妈~

清明三天小长假,天气转暖万物生长。宝爸宝妈们除了带孩子扫墓踏青,还计划去哪玩?

根据往年经验,我整理了几个「宝藏遛娃地」,不仅花钱少甚至不用花钱,而且还能助力孩子的大脑发育,越玩越聪明。



第一、“文博馆”沉浸式一天游

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名人纪念馆、大学校园……

这些场所,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而且大多数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济南,仅博物馆就有好几个,比如,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章丘市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都有啥免费的文化场馆,那就打开某度或者某德地图,输入“景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

比如下面就是我在某度地图输入“景点”,然后筛选条件勾选“博物馆”“智能排序”点搜索即可。



然后,你就能看到全市博物馆的列表,每个场馆的评分、地址、开放时间一目了然,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安排。

据我带孩子去文化场馆参观的经验来看,很多有文化、懂家庭教育的家长,都喜欢利用假期带孩子去这类场地玩。

当然除了免费,这些父母,其实更看重的是这些地方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大英博物馆的研究追踪了1.1万名学生,发现每月逛2次博物馆的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32%,历史解码力暴涨28%,效果堪比参加3个奥数集训班。

更神奇的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行的对照实验显示,持续观展6个月的人群,对多元文化接纳度提升45%,相当于读透《人类简史》全套的认知升级。



国内脑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早期丰富的文化体验能充分激活大脑神经元连接。

所以,要是清明假期你还纠结带孩子去哪儿,我的首选建议就是免费开放的本地文化场馆,沉浸式玩上一天。

第二、拥抱大自然

世界自然基金会强调:户外活动实际上可以补偿城市空间,尤其是室内空间,对儿童和年轻人的许多与封闭相关的疾病,以及对大脑和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清明是万物复苏的日子,这个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既不太冷,也不太热,而且各种野生小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是孩子沉浸式体验大自然的绝佳时机。

对久居城市的孩子而言,最好的户外活动就是拥抱大自然。

植物园里看百花盛开,去森林公园里看松鼠跳跃,去近郊农场摘个草莓、挖个春笋,去沙滩上捡个贝壳……



这样的体验,不仅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能锻炼他们的四肢,释放他们的压力,对大脑和情感发展都有好处。

所以,如果你清明节不知道带孩子去哪里玩,不妨带上水和零食,驱车去郊区森林公园,或者直接和孩子骑自行车前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忘情地玩上一天。

第三、体验下繁华的都市生活

作为一名出生在鲁西南农村地区的孩子,我第一次见到地铁、飞机场、CBD等繁华都市独有的配套设施和建筑,还是18岁第一次来省城上学的时候。

那时我才意识到之前的自己,就像井底之蛙,一直困在有限的认知里。

相比繁华的都市生活,农村生活较为单一,这种单一的生活环境,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带农村孩子去看看都市里办公的高楼、坐坐贯穿全城的地铁、看看即将起飞远航的飞机……



这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提升他们的人生认知,在对比中突破思维局限,种下走出大山的梦想种子。

若屏幕前的您是一位农村家长,清明假期不妨带孩子去自己打工的城市,或者买上一张距离自己所住农村最近城市的一张火车票。

陪孩子一起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入体验一天或者两天的城市生活吧!

第四、城里孩子的专属旅行

你见过四十多岁的人“五谷不分”吗?

我一个同事,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从小生在城市,长在城市,连小米脱壳前是“谷子”都不知道。

甚至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出差,看到路边的麦苗,竟然认作“韭菜”。

或许你认为这没什么,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城市父母对孩子自然教育的缺失。



感知觉发展研究表明:大自然能拓展儿童感官信息通道范围与效率。

如今很多城里的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家禽家畜的习性,都只停留在书本、动物园,甚至自己的想象中。

清明时节的农村,田野间一片生机勃勃,麦苗抽穗、油菜花绽放,农民伯伯也开始播种、灌溉忙个不停……

这时带孩子去农村体验体验农忙的乐趣,看看麦苗抽穗、油菜开花,看看现代化的农用机械,参与劳动……

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培养他们的耐力韧性、同理心、责任感。

同时也能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互动中释放压力,激发创造力,锻炼大脑的思维活跃度。



清明假期,你打算带孩子去哪里玩?是否还有更合适的“宝藏遛娃地”推荐?

欢迎分享到评论区,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