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就在今天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而我国更是被特别针对,征收了34%的“对等关税”。

面对着特朗普的疯狂行径我国和加拿大、韩国等国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欧盟却在特朗普加税前就选择了直接投降,就在特朗普宣布加税之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突然表态:“北约能挺过特朗普的任期,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接着她又近乎哀求地补充道:“但若美欧陷入贸易战,唯一受益的只有中国。”试图以次吸引特朗普的注意力,让特朗普就此放过欧洲。



短短48小时内,从德国到法国,欧洲多国政府纷纷软化立场,基本都默认了特朗普的强势回归,也默认了他强加在欧洲各国的高额关税。

那不久前还信誓旦旦要“重塑自主防务”的欧盟,为何在特朗普的威胁面前光速妥协?当欧洲政客试图再次将矛头转向中国时,他们真的能靠“碰瓷”换回美国的宽容吗?

不得不说卡拉斯这份表态的时机挑选的十分精准,她专门赶在了特朗普宣称的“大日子”。

她一面强调北约的“强大生命力”,一面反复警告“中国将坐收渔翁之利”,试图用这套特朗普时代的老剧本说服华盛顿手下留情。



要知道就在两个月前,欧盟委员会还高调宣布将筹集8000亿欧元打造“欧洲自主国防力量”,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喊出“欧洲必须学会独立生存”的豪言。

但如今,这项计划已因法、意、西等国的激烈反对而搁浅,德国总理朔尔茨更直言“欧洲无法独自应对安全挑战”。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欧洲对美国系统性依赖的赤裸展现。从军事到能源,从科技到金融,欧洲的命脉早已被美国牢牢攥住。



以天然气为例,尽管欧洲多国曾誓言摆脱对美能源依赖,但2023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比仍高达45%,价格却比俄罗斯管道气高出三倍。

当美国能源巨头赚得盆满钵满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却因成本飙升被迫关闭本土工厂。

这种不对等关系在互联网领域更为触目惊心:谷歌、亚马逊、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占据欧洲90%的搜索引擎、云计算和社交媒体市场份额,欧洲用户的每一条数据都在硅谷算法的监控下流动。

更隐秘的捆绑来自军工复合体。当波兰以每架1.2亿美元的天价采购32架F-35战机时,美国军火商的股票应声上涨,而欧洲自研的“未来空战系统”却因资金短缺屡屡延期。

法国达索航空CEO埃里克·特拉皮尔曾痛心疾首:“每卖出一架F-35,就意味着欧洲军工企业失去十年发展机会。”

但面对特朗普“不买武器就退出北约”的威胁,连向来强硬的马克龙也不得不吞下苦果。这种“保护费”式的军购,正在将欧洲防务自主的梦想碾成齑粉。



讽刺的是,当欧洲在特朗普面前节节败退时,欧盟的选择竟是加倍炒作“中国威胁论”。在近期举行的七国集团外长会上,从南海到台海,从半导体到新能源,中国议题占据了70%的议程。

卡拉斯更是将这套话术发挥到极致:她先是声称“中俄试图分裂西方联盟”,接着警告“欧洲企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

这种策略看似精明,实则暴露了欧洲的虚弱本质——就像遭遇强盗的旅人试图通过指责路过的商队来转移注意力。



但美国显然不吃这套。尽管G7联合声明对中国指手画脚,特朗普团队仍宣布将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德系汽车更被列入“重点打击名单”。

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试图用“我们在新疆问题上支持美国”换取豁免时,白宫发言人冷冰冰地回应:“国家安全不容交易。”这记耳光彻底揭穿了欧洲“以华制美”幻想的荒诞性。

事实证明欧盟走到这一步完全是自作自受,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中东欧铺设高铁、在希腊运营港口时,欧洲看到的不是互利合作,而是所谓“地缘政治渗透”。



这种被害妄想导致其错过了最佳转型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占率已突破20%,而欧盟耗时三年制定的《电池法案》却仍在扯皮。

当中国光伏企业为西班牙建成欧洲最大光储电站时,布鲁塞尔反而以“补贴调查”为由拖延并网。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正在让欧洲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2018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时,欧洲曾兴奋预测“制造业将回流本土”,结果五年间德法对美汽车出口下降13%,中国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

如今当特朗普2.0版关税大棒砸向欧洲时,柏林和巴黎的政客们突然发现:那个曾被他们当成“挡箭牌”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而当华为问界M9在慕尼黑车展引发轰动时,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警告显得格外刺耳:“如果我们继续追随美国打压中国技术,欧洲车企将失去最后一个增长市场。”

欧盟的官僚们或许还没意识到,他们最大的困境不是特朗普的嚣张,而是自身的分裂与短视。当东欧国家为获得美国驻军欢呼时,西欧却在为军费分摊争吵。

当南欧国家期待中国投资基建时,北欧却忙着配合“去风险”战略。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外政策,最终让欧洲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

而那个被他们反复挂在嘴边的“中国受益论”,此刻听起来更像是对自身无能的讽刺——毕竟,真正让中国崛起的从来不是西方的内讧,而是十四亿人踏踏实实的奋斗。



或许欧洲政客们应当放下那些虚张声势的声明,先想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欧洲需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中国处好关系。

如今的欧洲依旧在寄希望于碰瓷中国来讨取美国欢心,可结果特朗普该怎么对待盟友,依然怎么对待,并没有因为他们积极反华就有所改变。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