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将南明拍成电视剧,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其实并不怎么样,只是主角会由南明皇帝变成李定国传奇而已。纵观南明,它就是一部内斗史,高举天下大义却为了小利打得不可开交。而我对南明的总结就是:好斗的文人,不好斗的武将。只不过文人的斗是内斗,而武将的斗是骁勇善战的斗。南明开创了文人的先河,如果以前文臣还只是窝里斗的话,南明的文人则是敢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民族大义。以前读历史觉得南明很乱,后来发现其实也就如此。
大明王朝
1644年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的大明王朝走向了灭亡,于是这些大明文臣作为天使投资人看到了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契机。于是福王成为了南明的皇帝。而事实证明投资人有钱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力,结果福王很快就被八旗骑兵击溃。于是天使投资人二号郑芝龙上线,有雄心的皇帝遇上掌握兵权的郑芝龙,这一刻汉献帝的上帝视角回来了。这时候闹了一个乌龙,那就是另外一批投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拥立鲁王为皇帝。于是天下出来了罕见的三龙并存的奇观,而与此同时鲁王和隆武政权进行了内斗。
这一刻那还有大明,他们的内斗让一旁的大清骑兵都看傻了。而很快隆武帝的投资人郑芝龙撤资了,并且拿着钱财提桶跑路到了清朝。于是隆武帝在福州被杀,于是永历皇帝上线,此前南明王朝几乎是屡战屡败,很快孙可望、李定国的大西军改变了这种情况,但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好转,投资人孙可望想撤资单干被发现后提桶跑路了。南明所控制区域不过西南数地,但更可怕的是:都火烧眉毛了,他们竟然还在内斗。原来文臣苏观生因为没有受到重用,竟然拥立邵武帝做皇帝。
南明
最终便随着这两个政权的覆灭,南明最终彻底画上了句号。南明这个王朝充分说明了什么叫手有小利心无大义,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是如此。比如左良玉拥立一方并拒绝皇帝的征召,再比如南明将领李定国用秦军和晋军区分自己和孙可望缃兵亲疏引起士兵之间的分崩离析,最关键的还是与刘文秀的分歧,当时孙可望攻打永历帝,这件事李定国其实可以应付但却召回了刘文秀,殊不知刘文秀这时候在千秋坪准备北攻保宁东联夔东十三家势力,然后经营西南牵制清军获取突破口。
其实客观来说这是当时唯一的契机,因为如果没有其他地方的牵制,南明以一隅之地对抗清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李定国以永历皇帝的身份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最终刘文秀心灰意冷彻底摆烂,他把军队交给李定国后不久便郁郁而终。而纵观整个南明王朝,我的看法是:虽然不妥,但是却能够理解。纵观整个明朝,从锦衣卫到东厂,他们像防贼一样对待大明军民,因此不管百姓还是臣子怎么可能对这个王朝有感情呢?甚至当嘉靖死时几乎除了海瑞没人有悲伤的神情。
信任
这种不信任只能换来一种东西,那就是冷漠。对王朝存亡的冷漠,这个世界上最贵的财富是金钱,因为金钱可以换来世界上任何人的口头忠诚。但这个世界最廉价的也是金钱,因为这种忠诚其实就是摇摇欲坠的,一旦没有金钱的加持这种忠诚马上就会分崩离析甚至转变为自己的敌人。而明朝就是如此,当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时这些士兵甚至没有像样的抵抗就打开了城门,就差拿着横幅欢迎了。明朝的大军除了关宁铁骑外几乎都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关宁铁骑是当时不拖欠工资的大明军队之一。
而在南明,这种麻木就更加具体化了。他们没有一个人管大明的死活,都想着做挟天子的曹操,南明的军队为什么会屡战屡败呢?答案很简单,明朝种的因在南明结了果,仅此而已。人世间所有的问题都逃脱不了因果循环,你没有对你的臣子和百姓广施仁义,你又怎么敢祈求他们与你患难见真情呢?或许你强大的时候他们愿意陪着你演,可是当你弱小的时候,谁又愿意陪着你演呢?而金钱养廉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因为你强大的负担背后会压垮一个王朝的经济
歪门邪道
毫无疑问明朝就是这样,一方面百姓贫困无力承担赋税,另外一方面各级臣子胃口膨胀最终让这个体系走向了崩盘。历史就是这样明明权术、驭民、压迫等歪门邪道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却有一批又一批的君主乐此不疲的实施这个搞笑的体系。说白了这些歪门邪道可以成事,但却不是长久的办法,国际上的百年跨国企业没有一个是靠着压迫劳动力和低价恶意竞争等下九流方式生存的,他们要不拥有核心的技术,要不拥有核心的管理,比如三星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在管理层自我反思,没有正道的扶持,歪门邪道是长久不了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