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4月1日,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税违法问题频发的高风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作为重点对象,先后依法查处了一批加油站和网络主播、明星艺人、股权转让偷逃税等典型案件。2024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
网络主播不能无视法律“红线”
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法律法规的“硬要求”,也是常识,更应该是网络主播们内化于心的自觉自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职业主播规模已达到3880万人,日直播场次已超过350万次。在连接线上线下经济、活跃市场消费、助力文体旅融合等方面,网络主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网络主播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动起了歪心思,或心存侥幸企图在纳税上蒙混过关,或手法多样故意偷税漏税避税。这表明一些主播、网红、大V非但缺乏基本的诚信道德和社会责任,更无视法律高压“红线”。
网络主播偷逃税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相较于传统行业,直播带货在业务形态、盈利模式和交易方式上更为复杂,这就给监管增加了难度,给心存侥幸者留下“空子”。比如,有人玩“阴阳合同”隐匿收入,有人虚构业务冲抵成本,有人用私账转移资金,有人用税收洼地政策套利……这些都给税收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网络主播偷逃税现象屡禁不止,背后成因错综复杂。一方面,网络直播行业爆发式增长,收入形式纷繁复杂,交易数字化程度极高,部分交易借助虚拟货币、私下转账等隐蔽方式进行,客观上增加了对其进行精准追踪、全面核实的难度,税收监管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另一方面,部分主播纳税知识匮乏,诚信意识淡薄,将偷逃税视作“生财捷径”,肆意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妄图蒙混过关。
加强监管,是为了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和监管实践的推进,规范行业税收秩序,引导依法纳税有了一些新思路、新变化。一方面,抓重点。盯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另一方面,打“组合拳”。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打击涉税违法案件力度之外,及时对相关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在全社会形成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
加强监管,是为了给发展铺好轨道。所谓“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只有在法度和规矩的框架之内,万事万物才有了规范发展的可能。这个道理,古今一致。直播经济属于新业态、新产业,税收则牵涉社会公平、国家治理,增强监管力度、释放惩治效应,都是为了督促其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这既是行业发展所需,也是社会责任所在。
(以上综合人民网、工人日报、广州日报)
V视角:
@正义小天使:无良主播赚得盆满钵满,该罚,支持!
@直播小白:希望相关部门能管得更严,别让这些偷税行为有机可乘,维护好社会公平。
@小达人大大小小:网红主播怎么还敢偷税漏税,胆子真大。
@雨荷夏天:直播行业得加强自律,平台也得负起责任。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税收“黑名单”上又出现了一批不遵纪守法的网络主播,这显示出职能部门精准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相较传统职业,网络主播收入方式隐蔽性更强,税收监管难度更大。要管住无良网红偷逃税的“贪婪之手”,监管还得继续上强度。无论是演艺明星,还是网红主播,有人气“光环”加持,更应在社会上做出表率,诚信纳税。法律底线不容触碰,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必将付出相应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