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各种应和时令的春味

承载着春天最鲜活的灵魂

恰逢其时地

出现在云南人的餐桌上

这些美食

镌刻着岁月的记忆

与情感的温度

不仅是味蕾的享受

更是一份民间文化的传承



青 团

青团,这个绿胖绿胖

还满身光泽的诱人小家伙

是清明前后的时令味道

青团是一种米食

内馅可咸可甜

外皮混合了各种青草汁

因此色泽从青绿到墨绿皆有


青团 图源:普洱融媒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

就有一种色如碧玉的面蒿青团

一口下去春气荡漾

整个人都清新了

面蒿

学名鼠曲草

表面附着有绵毛

具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且营养丰富



清明时节

到田地里采摘黄色的面蒿花

将其焯水、漂洗

沥去水分,捣烂为泥

滤取鲜茎叶汁液

与糯米粉一起混合均匀

揉成面团

最后包入芝麻花生馅

红豆沙馅、咸蛋黄肉松馅等

放入锅中蒸熟即可食用



面蒿制成的青团

蒸熟后颜色偏黄绿

仿佛带着春雨后的稻田气息

清香之中回荡着乡土滋味

吃起来甜而不腻

春天的魔法

就这样被青草味团团包住

成为我们无法拒绝的味道

黄 花 粑 粑

在云南

清明的脚步

总是伴着黄花的清香悄然来临

黄花粑粑这道传统美食

也在此时登上家家户户的餐桌

牵出缕缕情思


图源:掌上德宏

新鲜采摘的黄花

经“洗”“揉”“撵”

再拌以糯米,制成黄花米浆

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

让其形成黄花面团


图源:掌上德宏

制作黄花粑粑的馅料

好吃的关键是

炒香的苏子、红糖

混合上些许油

香、甜、润皆在其中


图源:掌上德宏

用清香的面团

把做好的馅料包裹起来

再沾上一层用染饭花染黄的糯米

上锅大火蒸40分钟

黄花粑粑就出锅了

油润光亮,颜色金黄

染饭花的清香

和红糖苏子独有的香味扑鼻而来

让人垂涎欲滴


图源:掌上德宏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这香甜软糯的黄花粑粑

在这个时节总会出现在餐桌上

流着思念,卷着乡愁

让人重温旧时的味蕾记忆

蚕 豆 粑 粑

蚕豆粑粑是春天里

备受云南人青睐的时令美食

承载着浓浓的儿时回忆

每年立春后到清明节前后

青蚕豆大量上市

鲜嫩饱满的蚕豆

为制作蚕豆粑粑提供了绝佳食材

云南各地制作蚕豆粑粑的方法

略有不同,但都各具风味


图源:风花雪月号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人们会将剥好的新鲜蚕豆米洗净

上锅蒸煮或水煮至豆米软糯

趁热捣成糊状

加入适量糯米面与糖

揉成面团,捏成圆饼

炸至两面金黄

蘸上浓稠糖稀,趁热咬上一口

外皮香甜酥脆、内里软糯绵密

唇齿间满是豆米的清甜与清香


图源:风花雪月号

在保山市隆阳区

人们通常将老茴香切碎后

与蚕豆一同倒入石臼里捣碎成泥

并在豆泥中加入

适量的鸡蛋、糯米粉

与腊肉丁搅拌均匀

接着把搅拌均匀的豆泥

揉搓成一个个圆润的粑粑坯子

下锅煎炸


图源:隆阳发布

出锅后的蚕豆粑粑

色泽翠绿、外酥里糯

因为茴香的加入

油香和豆香中

还混有一股独特的芬芳

咬上一口

春天的气息萦绕舌尖

令人回味无穷


图源:隆阳发布

土 锅 子


图源: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土锅子是腾冲人在清明节时

必做的一道美食

精选土鸡和鲜排骨熬成底汤

配以芋头、山药、排骨、黄笋

酥肉、泡皮、蛋卷等十几种食材

依照“底荤上素”

“耐煮在下、鲜嫩朝上”的原则

层层放入土陶锅里微火慢煮


龚德涛 摄

火候一到

空气里都是醇香气息

土锅子热气氤氲

人们围锅而坐,边煮边吃

每一种食材都是

原汁原味,滋味醇厚


龚德涛 摄

过去,腾冲土锅子多在春秋二季

人们到山野墓地祭祖时食用

因为土锅有炭火燃烧着

锅中菜肴可以保持着一定的温度

从而保证了祭献及食用时

均为热汤热菜

人们把最好的食材敬奉祖先

结束后一起享用美食

在腾冲

土锅子不仅是一道人间美味

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传承

五 色 糯 米 饭

红紫黄黑白

五色糯米饭顶着山野灵气破笼而出

连千年前的杜甫都馋得写诗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图源:屏边县文化和旅游局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

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

是壮族、苗族、布依族

等民族的传统美食

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

用野生植物的根、茎、花、叶

提取红、黄、青、紫、黑等色素

作为染料浸泡而成

五彩缤纷,鲜艳诱人

各有清香,别有风味


图源:屏边县文化和旅游局

清明时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屏边苗族自治县的壮族同胞们

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

视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江蕊先 摄

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全

既可蒸食,也可晾干后

用油煎熟而食,香脆可口

蒸好的五色糯米饭

颗粒分明味道甘甜

口感软糯Q弹

色彩鲜艳夺目

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图源:屏边县文化和旅游局 郭磊锡 摄

凉米线/凉卷粉

传统滇味凉米线

也叫什锦凉米线、鸡丝凉米线

在昆明、玉溪一带十分盛行

由于其制作方便快捷

也是人们清明踏青时

经常食用的传统特色小吃


凉米线 玉溪市江川区融媒体中心 杨勇 摄

胡萝卜丝、韭菜、花生碎和脆哨

铺在素白的米线上

再淋上特制的油辣子和酱油

用筷子一拌送入口中

酸甜适中、爽滑顺溜

是属于云南人独特的美食记忆


玉溪凉米线/凉卷粉 玉溪市委宣传部 供图

同样的佐料,把米线换成卷粉

一碗美味的凉卷粉就好啦

卷粉和米线是一对美食CP

常常一起混合出现

相比凉米线的顺滑

凉卷粉则多了一份筋道

人间至味

最能抚慰心灵

亦是情感与思绪的寄托

愿你不辜负春天

带着思念

把握当下的芳华

在平凡的一茶一饭中

感受生命的美好吧

部分内容来源:云新闻、风花雪月号、云南发布、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中国新闻社、大理发布、祥云时讯、保山市委宣传部、腾冲文旅、隆阳发布、掌上德宏、昆明发布、“腾冲融媒”微信公众号、屏边县文化和旅游局、西畴县融媒体中心、砚山县融媒体中心等

编辑:李莹娜

编审:李菁

终审:赵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