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精神导师”、著名地缘政治学者亚历山大·杜金,在3月31日抛出惊人预言:俄乌冲突结束后,下一场大战的引爆点不在中国或中东,而是北极地区



亚历山大·杜金

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国际关注,背后不仅涉及北极资源与航道的争夺,更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阵营新一轮的地缘角力。



亚历山大·杜金

那么这一预言究竟是战略预警还是舆论造势呢?



亚历山大·杜金

北极:从“冰封边疆”到“战略咽喉”

北极的价值早已超越石油和天然气,其“身价暴涨”源于两个现实:资源与航道,全球变暖让北极冰盖以每十年13%的速度消退,预计到2050年,北极航道将承担全球25%的海运量



北极

成为连接亚欧美的“新苏伊士运河”,北极还是洲际导弹的最短飞行路径,从美国阿拉斯加到莫斯科仅需20分钟,军事意义不言而喻。



北极八国

俄罗斯近年来在北极动作频频:扩建40艘破冰船队、重启苏联军事基地、部署3000公里防空网和S-400导弹系统,甚至打造了配备独立生态系统的“北极三叶草”基地



破冰船

美国也不甘示弱,在阿拉斯加部署250架先进战机,升级格陵兰岛的太空雷达,并计划建设覆盖北极的传感器网络,双方剑拔弩张的架势,俨然上演“21世纪版美苏争霸”



战机

导火索:三个“火药桶”与一场暗战

北极局势的脆弱性在于三大潜在引爆点,第一个就是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法律困局,该岛非军事化条约与北约集体防御条款冲突,俄罗斯的频繁试探已让北约绷紧神经。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还有一点就是,加拿大原住民的自治风波,努纳武特地区的自治诉求被美国媒体放大,加拿大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裂痕为外部干预提供了机会。



努纳武特地区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格陵兰岛独立运动,美国长期觊觎该岛战略地位,一旦其独立倾向加剧,可能成为美俄直接对抗的焦点。



格陵兰岛

当前的对抗早已超越传统军事摩擦,2025年1月,俄罗斯“北极-M”卫星系统遭黑客攻击导致北方舰队通信中断,美军随即部署激光反卫星系统反击,而双方在此各自部署的200枚战略导弹,更形成了“一小时互毁”的恐怖平衡。



图源网络

杜金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俄乌冲突消耗了俄罗斯大量资源,急需通过北极航道掌控未来经济命脉,同时打破北约“北扩”围堵。



图源网络

而美国《2024北极战略》明确将北极视为“北方后院”,绝不容忍俄罗斯在此扩张,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北极成为“冰层下的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就可以引爆。



央视新闻报道

但杜金作为普京的意识形态推手,其言论常服务于战略叙事,比方说,他曾在俄乌战争初期宣称“俄罗斯若失败将引发核战”,实际上就是为国内动员制造紧迫感



普京

此次预言北极冲突,既可对西方形成心理威慑,也为俄罗斯北极军事化提供“合理性”,更耐人寻味的是,他近期多次暗示美俄存在“意识形态共同点”。



俄罗斯

甚至称“普京主义在美国已获胜”,试图为美俄缓和铺路,要知道在冷战时期,美苏在北极的潜艇对峙也曾引发危机,但双方最终通过《北极和平合作条约》维持了表面平衡。



图源网络

如今,气候危机与资源争夺叠加,北极的“冷对抗”更加复杂,如果大国无法重建对话机制,杜金的“预言”可能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北极

结语

杜金的警告像一面镜子,既照出北极的战略价值,也折射出人类面对利益时的短视,当冰层融化露出黑色的岩石,映出的不仅是资源。



北极航线

还有文明的选择:是继续“零和博弈”,还是在“地球最后一片净土”上书写合作?答案,或许比预言更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