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凉山州全面落实省、州决策部署,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防震减灾事业的新路子,持续推动凉山防震减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凉山州防震减灾服务中心荣获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考评奖励集体三等奖、全省地震系统公文质量先进单位、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综合考核三等奖。
01
一、聚焦“一条主线”,夯实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以构建“地下流体监测为支撑的凉山州特有的地震监测体系”为主线,着力提升地震监测质量和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一是夯实地震监测台站体系建设。优化新建5个数字化二氧化碳观测站,新建的越西、盐源地震监测深井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二是夯实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积极配合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建设,完成凉山州境内282个地震观测台站技术勘选工作,建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群测群防队伍达11892名,持续推进预警终端布设,全州预警终端安装共计1866套,实现1331所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全覆盖。
02
二、提升“三个能力”,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范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应对能力,重“平时”强防范。完成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排查统计,制定避让、加固、搬迁等方案,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电站风险排查,推进活断层探测普查暨成果应用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开展盐源县、木里县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确保致灾隐患消灭在源头。二是提升全州地震应急响应能力,重“管理”强准备。建立凉山州地震现场工作队,建成地震信息分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震情信息快速、精准、高效发布到位,更好的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防震减灾信息服务。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补“短板”强服务。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数据库,共收集整理地理信息、交通、房屋、队伍、物资、次生灾害隐患点等51类基础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03
三、突出“四个重点”,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坚持以“常态化准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思路,加强监测预警、科普宣传、督导检查、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一是突出“科普宣教”,扎实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整合资源力量,深化防震减灾“七进”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2024年,全州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2000余册,宣传品2000余份,防震减灾科普短信200余万条。中小学校共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870场次,讲座17场次。凉山州蓝豹应急救援中心、凉山州开顺救援队共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自救互救技能专业培训26场,服务群众5000余人。二突出“主责主业”,创新建立月会商机制。建立每月防震减灾工作专题会商机制,按主题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进行专题会商,分析研判震情形势,针对工作推进存在的困难问题,台账式、清单制推动问题尽快解决。三是突出“工作效率”,强化督导考核检查。州委常委会会议亲自部署,全覆盖开展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专项督查,抗指办及时开展“回头看”,实时跟踪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发现的264个问题完成整改260个。全年累计开展联合督查2次,精准防控督导5次。四是突出“救援能力”,高效处置突发地震事件。全年高效有序应对处置凉山州境内及邻区有感地震11次,开展“5·27”木里5.0级震群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有力有序开展灾情核实、震情调查、烈度评定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推进会暨地震防范应对专题培训会
四川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召开木里5.0级地震现场工作会
撰写:凉山州防震减灾服务中心
初审:郭文珍
审核:王翱宇
校对/编辑:陈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