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 (以下简称实验学校) 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位于未来科学城“生命谷”,规划为小初高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按照北京师范大学直属附校标准进行建设和资源服务,项目落地建成后,将有效完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更好服务生命科学园及未来科学城发展。
办学模式有新变化 打造教育新地标
实验学校是由昌平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昌平区属公办学校。在昌平区教委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组建团队,参照直属附校模式实施自主办学,全面负责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文化发展、教育研究等工作。据悉,学校将由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与支持办学,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北师大育人特色的标杆学校。
实验学校将采用“城市共享、书院格局”的创新设计,科学规划校园空间布局,东侧衔接城市绿地,形成开放界面;西侧布局生活用房,构建活力组团;北部集中设置教学核心区,实现教学与活动的动静分区。校园规划以红砖风格的图书馆为核心,采用书院式轴线布局,将教学院落与运动场所有机串联,既传承了中轴对称的传统礼序空间,又融合了多维绿化体系,充分彰显北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态特色。同时,学校创新性地构建了“双轴五育”空间结构,以全时段教育发展轴串联德、智、体、美、劳五育空间,以全人格教育轴整合教学、活动、社交等功能区域。通过打造弹性共享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成长,构建起符合生命科学园特质的未来教育场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优质环境支撑。
创新策源与教育赋能 共筑产业新高地
未来科学城“生命谷”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汇聚了众多战略科学家、高层次人才和医药健康企业。目前,生命科学园一、二期已基本建成,三期正加速开发建设。为进一步完善生命园三期产城融合要素,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昌平区聚焦生命科学园三期CP01-0601-0032地块,先期启动建设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引入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品牌,以“名校办分校”模式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满足区域人才子女“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民生需求。
据了解,实验学校项目新建建筑面积401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27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881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办公及管理用房、生活服务用房、设备用房、人防兼车库。同步实施室外管线、绿化、道路及广场、照明、围墙等室外工程。
为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昌平区多部门组建“联审快批”工作专班,未来科学城集团实施“挂图作战+节点亮灯”精细化管理,实现审批流程全面提速:多规合一综合会商意见2日内确定,工程规划许可证48小时内办结,施工许可证实现“当日申报、当日核发”。通过“拿证即开工、发证即放线”的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速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立足“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系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在未来科学城等科技创新核心区域,深化与顶尖高校的战略合作,加快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配的高标准教育服务体系,形成“引进一所名校、带动一个片区、激活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为“生命谷”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