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名称,不仅是其身份的标识,更是历史积淀、文化韵味与未来憧憬的浓缩体现。改名,对于一所高校而言,绝非轻率的文字游戏,而是战略定位、品牌重塑与学术追求的一次深刻变革。
近期,一所高校宣布正式更名,这所高校就是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相信从该校的名称可以看出,该校的前身正是我国合办高校中拥有很高知名度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自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创办北师港浸大以来,这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先行者,便以其独特的博雅教育理念、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如今,随着学校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正式更名无疑是对其过往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新期许。
北师港浸大的底气,首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两位“超级家长”的加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师范教育的“头号玩家”,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国内前10,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长期位列全球百强。而香港浸会大学,虽以“小而精”著称,但其传理学院被誉为“亚洲第一”,工商管理学院更是获得AACSB、AMBA等国际顶级认证。
两校的“基因融合”,让北师港浸大既传承了北师大的学术严谨与人文底蕴,又注入了浸会大学灵活创新的国际化血液。例如,学校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直接引入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北师大数学科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生在大三即可参与两校联合科研项目,这种“双导师制”在同类院校中堪称独树一帜。
在硬件配置上,北师港浸大更是不惜重金打造“顶配”科研环境。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已建成16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单套设备投入超过200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无人驾驶、智能语音识别等前沿课题研究。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与香港浸会大学完全共享,学生可实时访问全球顶尖学术资源。
对于一所建校仅20年的高校而言,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国内合作办学项目中实属罕见。不过,北师港浸大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全校师生比控制在1:7.5,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课堂采用全英文授课,但学费仅为香港高校的1/3。
这种“高性价比”的国际化教育,吸引了大批渴望“不出国门读世界名校”的学子。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独创的“四维教育”模式——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国际教育、成长教育四位一体,让学生既能深耕专业领域,又能通过“世界文明导论”“批判性思维”等课程培养跨文化视野。
北师港浸大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新生”到“标杆”的跨越,它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教育注脚”。对于学子而言,选择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不仅是选择了一所“性价比超高的国际学堂”,更是踏入了一个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成长平台。如果考生向往多元文化碰撞、渴望“在地国际化”体验,这里大概率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