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今天呢,胖胖本来是打算停更一期的,想着休息一下,毕竟写文章也得讲究劳逸结合嘛。

但晚上实在没啥事干,就想写点东西。

今天,胖胖一反常态,写点正能量的事情。

当然,胖胖以前的文章,也不算负能量,确实写过不少地方城管欺负小摊贩的事情。

说实话,有些地方的城管做得确实不咋地,动不动就赶人、没收东西,甚至还有各种不合理的罚款,这些事胖胖看着都来气。

但胖胖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就事论事。

今晚呢,胖胖看到了一则齐鲁晚报的新闻,让人觉得很暖心,山东德州夏津的城管推出了一项便民举措:



他们为“修鞋、修锁、修车”摊点免费升级,配备了遮阳伞和地毡,还给他们固定了经营地点。

这一波操作,胖胖觉得看到了城管也可以有不同的面貌。

在胖胖之前很多文章里,说到城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驱赶小商小贩”“罚款没商量”。

这也不能怪大家对城管有这种印象,毕竟过去确实有不少地方的城管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出现过冲突和暴力执法的情况。

网络上关于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也不少,导致大家一提到城管,就本能地觉得他们是“对立面”。

但其实,胖胖认为城管的本质工作就不该是“驱赶小贩”,而是要有平衡,维护城市秩序。

如果能用更温和、更人性化的方式去管理,既能保证城市的整洁有序,又能让老百姓的生计不受影响,那不是两全其美吗?

德州夏津的这波操作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们没有赶走“三修”摊贩,而是通过提供遮阳伞、地毡和固定经营地点的方式,既让摊主们有了稳定的经营环境,又保证了城市的整洁和秩序。

这种做法,不仅让摊贩们感受到了温暖,也让整个城市的形象更好了。

你像这视频中的这些摊点往往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只能在街头巷尾找个角落摆摊,既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没有稳定的客源。

而且,因为没有固定经营点,随时都有被赶走的可能,一些城市管理严格的地方,甚至会以“占道经营”为由驱赶他们。

所以,这次夏津城管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是在为这些摊主争取一块稳定的生存空间。

当然,胖胖认为这波操作,不仅是给摊贩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是胖胖想说的,也是想呼吁的一个点:

“管理不是驱赶,而是服务”。

这种做法不仅人性化,而且对城市管理来说,也是更有效率的。

想象一下,如果城管只是单纯地驱赶摊贩,摊贩们还是会想办法找新的地方继续摆摊,城管每天都得重复同样的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摊贩和城管的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而像夏津这样,直接给他们安排固定的经营点,提供必要的设施,让他们合法合规地经营,这样不仅减少了执法成本,也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有序。

这种方式才会让城管和摊贩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以前大家对城管的印象是“对立面”,但如果城管真的能做到服务型管理,大家的观感自然也会改观。

摊贩们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市民们也会觉得城市更有人情味了。

说到底,按胖胖的理解呢,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把城市变成一个冷冰冰、规整划一的“标准化模型”,而是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便利。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管理者过于强调“秩序”,却忽略了“温度”。

比如,有的城市对摆摊经济“一刀切”,导致很多老百姓生计受影响;有的城市为了追求“整洁”,连路边的长椅都拆了,结果让许多老人和环卫工人无处休息。

这种管理方式,看似让城市更干净了,但实际上却让生活变得更不方便了。

而夏津城管的做法,就是在秩序和温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他们没有一味地驱赶摊贩,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让摊贩能够稳定经营,同时也让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这种管理方式,才是现代城市真正需要的。

好的事情就应该被看到,坏的事情当然也可以质疑。

这样的“加分”操作,让城市管理真正做到既有秩序,也有人情味。

毕竟,城市是人生活的地方,而不是一张冷冰冰的规划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