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金 通讯员 窦宏瑞

30年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的厨具,伴随着作坊里传出的敲击声,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靠着“零敲碎打”的家庭小作坊,仅有3.3万人口的兴福镇一时间涌现出100多个百万元户。“兴福现象”这一经济现象,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鲜活案例,成为博兴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打开共同富裕大门的“金钥匙”。


从“白铁作坊”到“世界厨房”。位于三市交界,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曾是兴福镇的区域标签。“改革开放前,我们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很多村不能达到温饱,是出了名的‘穷地方’”老党员王树银说。

兴福镇农民王志华挑着担子在青岛挨家挨户修蒸笼讨生活,利用掌握的铝制蒸笼的技术,回到兴福镇创办了第一家蒸箱厂,继而“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带动全镇农民走上致富路。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巧借改革的春风,“兴福现象”点燃了博兴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而今博兴也如“兴福”的谐音,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幸福家园”。

商用厨具产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场份额占到全国40%、全省90%以上,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兴福镇被命名为“中国智慧厨都”。

金属板材产业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一卷钢材向装配建筑”创新性重构,镀锌板、彩涂板产能分别占到全国的 1/3、2/3,博兴县被命名为“中国金属板材之乡”。

“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战略性转型。从“老地炼”到“高特新”,京博集团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产业向上向新,业务遍及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博兴县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落地生花”,不断描绘“工业强县、实业兴县”的发展画卷。


从“鼓起口袋”到“幸福安居”。博兴县在202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进示范县,连续多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0%以上,将“民生为大”刻入发展基因。

建成“四好农村路”打通城乡血脉、开通全域免费公交;投资1.8亿元续建7所校园,让7万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探索国企主导的普惠养老,10379张养老床位、50处孝善食堂构建起便捷养老服务圈;依托商用智慧厨具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家家开工坊、人人可务工”创业就业环境,让更多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


2024年,博兴县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1,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鼓起口袋”到“幸福安居”的民生跃迁。当发展的温度直达民心,共同富裕的图景自会清晰如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