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前夕,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系统以“产改‘陕’耀再出发 匠心‘智’造向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100项职工创新成果。 这些凝结产业工人智慧的突破性成果,既是献给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礼物,更展现了三秦大地技能人才 梯队的硬核实力。
活动现场,技能工人操作工业机械臂以0.1毫米精度完成穿针引线,航天钛合金装备经10米坠落毫发无损,肉眼识别的钥匙齿纹复制技术惊艳全场——来自法士特、陕汽、秦川机床等企业的100项创新成果,在职工创新创效展示区书写着陕西制造向“智造”跨越的奋进篇章。
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陕西选手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三项冠军,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系统贡献了两位夺魁者。活动现场,两位冠军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陕汽集团王航以《冠军是怎么“卷”出来的》讲述技能精进之路,宝鸡机床赵周理用《四年磨一剑》分享竞赛锤炼历程。
“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陕汽集团樊凡在《敢跟工艺叫板的女汉子》中展现女工匠的硬核实力,“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法士特集团蔡嵘则以《从高考落榜生到清华深造》演绎技能成才的励志样本。
四级工匠体系赋能产改深化
活动现场,由企业工匠、陕西产业工匠人才、三秦工匠和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组成的四级人才梯队代表集体亮相。现场为8位新晋“陕西产业工匠人才”颁发证书,装备制造业车工、钳工、铣工、焊工、维修电工5个工种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授牌,陕汽等3家龙头国有企业与吉利等3家知名非公企业签署产改结对协议,构建起国有企业带动非公企业共同推进产改深化的新格局。
产改成果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活动展出的60项技术创新和40件创意设计作品均已投入生产应用,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工艺革新等领域。陕汽工会主席马国强介绍,企业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通过“小微创新”激励机制,仅流程优化类建议年均降本超千万元。西安泵阀工会的“双轮驱动”模式,则实现非公企业产改与经营发展的深度融合。
权威声音
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主席刘小萍表示:“这些成果印证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效。我们正着力构建‘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锻造人才引擎。”
从秦岭脚下的大国重器到渭河岸边的智能生产线,从周秦故地的严谨基因到数字时代的创新密码,陕西产业工人正以匠心为笔、汗水为墨,在新时代的工业蓝图上书写着属于陕西工匠的奋进凯歌。
来源 | 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
编辑 | 刘春
校审 | 王国强
终审 | 丰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