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一说到蘑菇,相信大部分人会立即想到鲜美的食物。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是无毒可食用的,每年因误食有毒野生菌菇而入院的人不在少数。不仅如此,有些蘑菇还含有致幻毒素,使人产生缤纷如梦境的幻觉,它们含有的裸盖菇素(Psilocybin,也叫做赛洛西宾),会在摄入后几个小时内让人产生视听幻觉,是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除了致幻作用外,近年来的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裸盖菇素还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持续时间远超现有的抗抑郁药物,而且没有戒断症状。
在细胞层面,致幻剂会诱导神经结构的可塑性,例如在大脑锥体细胞中引发树突棘(dendritic spines)的生长和重塑。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细胞层面的变化是如何映射到特定细胞类型的回路中,从而产生致幻剂的行为效应呢?
2025 年 4 月 2 日, 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医学院Alex C. Kwan团队 (博士后邵玲小,博士生Clara Liao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silocybin’s lasting action requires pyramidal cell types and 5-HT2A receptor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裸盖菇素(Psilocybin)对神经可塑性和抗抑郁的持久作用效果,需要大脑锥体细胞和5-HT2A受体。
邵玲小博士
论文第一作者邵玲小,2019 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19-2022 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 年至今在康奈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体内光学成像、化学遗传学干扰以及细胞类型特异性电生理学方法,来探究裸盖菇素对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中两种主要锥体细胞类型的影响。
研究团队发现,单剂量的裸盖菇素可同时增加皮质下投射锥体束(PT)和脑内投射(IT)两种细胞类型中的树突棘密度。从行为学角度来看,抑制 PT 神经元会消除裸盖菇素改善应激相关表型的能力,而抑制 IT 神经元则没有可检测到的影响。只有在 PT 神经元中,裸盖菇素可增强突触钙瞬变,并在给药后迅速提升放电频率。而靶向敲除 5-羟色胺 2A(5-HT2A)受体可消除裸盖菇素对应激相关行为和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这些结果共同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中的锥体细胞类型和 5-HT2A 受体在裸盖菇素的长期药物作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796-4